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阳王营
宁阳王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806
  • 关注人气:2,7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南京大学破格录取高宽又何妨?

(2015-07-08 09:48:58)
标签:

教育

南京大学

古典文学

钱钟书

学生

分类: 王营评教育

南京大学破格录取高宽又何妨?

王营

近日,安徽宣城名校郎溪中学的应届毕业生高宽,用全繁体字的文言文撰写了一封自荐书。高宽说,“很多前辈和老师在看过我的文章和论文后都说,我有当年钱钟书的才能。”可尴尬的是,他在高考中只考了493分,未达安徽省高招本二分数线。他希望借着这封书信,让南京大学的莫教授为他“指条路”。

读这则报道的同时,也读了高宽写给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那封“自荐书”,确如莫教授所言:“该生读过不少书,文言也写得中规中矩,是个读书种子。”

 

我真为高宽的遭遇惋惜!论学识,高宽已达到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的水平;论志向,高宽从小学就痴迷于古典文学,并立志献身于古典文学学术研究。唯一令人不满意的是,他在高考中只考了493分,未达安徽省高招本二分数线。这一结果,让人再次不得不拷问现行的高考制度:分数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学识水平吗?

 

据高宽的语文老师薛爱美老师介绍:“小学和初中,高宽的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到了高中后,他对文学的热爱似乎和理科班的氛围不太符合。”高宽的成绩在班里排到了下游,但高宽自己却说,“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是的,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假如高宽进入高中后放弃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他也许能全面发展,一直保持较好的成绩,高考也许能发挥正常,考一个高分,进入他梦寐以求的南京大学,这说明高宽与其他优秀学生一样,有竞争重点大学的能力。但他并没有走“全科发展”的路子,而是如痴如醉的发展自己对古典文学兴趣,结果舍弃了最后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却锻炼了自己古典文学方面的卓越才能。既然大学是以选拔和培养人才为己任,对于这样一个有特殊才能学生,破格录取他又何妨?

 

高校作为科学和文明的首善之地,理应“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学都不乏这方面的成功尝试。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只考了15分,因才华出众、中英文成绩特别优秀,被学校破格录取,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当做特殊学生看待。臧克家当年考山东国立青岛大学时,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也是被破格录取为特别生,在学年考试后才改为正式本科生。1931年,吴晗报考北京大学,中英文两科获100分,数学考试是零分。北大当年不予录取,但清华大学却破格录取了他,后来成为研究明史大师。试想,这些人如果当时不上大学,现代中国也许就缺少一批一流的大师和学者。

 

举这些例子并非要求学生片面发展,也不提倡让学生过早偏科,提前做出不成熟的“人生规划”。事实上,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是应该掌握终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但是,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均衡发展,学生也不可能门门功课全优,成为样样精通的“全才”。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要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注意培养那些某些领域有特殊天份、特殊才能的学生,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上冒尖。高校似乎也应该有一点儿气魄,不要过多地去关注这些学生的高考分数,在充分认证的基础上,能破格的则破格,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展示自己的才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