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书法 |
一、骆驼11图
二、行书6幅
——萧永峰水墨骆驼画赏评
吕鸿钧
永峰君之绘画起始,应自中学。有幸山水、花鸟画家徐金堤、许永祈先生在其中学教授美术。他的绘画,深得名师指教,得以扎实基础。其后入曲阜师范大学,虽专业汉语言文学,其业余兴趣仍在中国画上。又有幸得到多位美术教授的谆谆亲教,并藉此由画花鸟转向画驼。屈指算来,永峰君之“驼龄”已有廿年之多。工作后,虽公务繁忙,然对于其钟情的绘画,可谓难以释手,欲罢不能。遂临学吴作人、黄胄、戴敦邦、刘奎龄、李晶心等名家,心悟手追,得其精妙。但他终觉未成一己之貌,难以从大师的作品中走出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源头活水,应自写生。于是,他数赴新疆、甘肃大漠,与驯驼、野驼厮守为伴,观、赏、写、悟,骆驼的相貌品性熟稔于胸,这使得他的画驼,有了质的飞跃和真正的艺术升华。
骆驼,身处边塞大漠,风沙肆虐,雨水稀少,草木寥落,气候酷劣。然,骆驼坦然处之,“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铮铮铁骨,淡定从容,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昂首天外,唯知向前。驼之德,还在于团队精神,头驼探险于足下,引众驼共行进,而其驼铃之声,如天籁梵音,无韵而美,本身就是一曲动人的颂歌。永峰君有感赋言:“刚正不阿,宁为大漠闲吟客;野鹤云游,不做乾坤窃禄人”遂引骆驼为知己。此鉴心明志之言,也道出他画驼的真正原委。
永峰君画驼,经历了由赋彩著色到唯用水墨的过程,甚至可以说,其把控将至“墨分五彩”。其用斗笔汲水而后,沾一笔墨,撇、捺、顿、按,落笔写成一匹驼,不复修琢,而驼之形体面貌已呼之欲出,待半干时,又以浓墨勾面点睛,遂告成功。驼群之布局,聚散有序,顾盼多姿,相互照应。画面位置经营主体突出,点、线、面内序严谨。骆驼以外的配景,如沙丘、蹄窝、棘草、闲云、鸿雁等均得其位,有虚实、浓淡、远近之关系。其空间感壮阔辽远,似驼群自由游于大漠,“活脱”是也。其水墨应用可谓自如,浓、淡、干、渴尽在掌握之中。金代学问大家元好问曾赞颂画师之墨法:“画家朱粉不到处,淡墨自觉天机深”。善用墨者,得中国水墨画之真谛也。画要出境,唯境能夺人,笔能夺境。苏轼有云:“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道出了作画的掌控之道。
欣欣于永峰君画驼风格渐成,自具品貌。他不同于其他画家的地方在于他的雄浑大气,苍郁劲健。他的笔下之驼形神兼备,腿骨瘦硬如铁,形体肌肉丰满,有力量感和雕塑感,诚英雄气也。
永峰君以驼自诩,写驼即写自己。其孜孜以求,池水尽墨,废纸三千,好在天不负勤,终有所成。其画境堪为人生之大境,其大道求索,恐也不止是纸上之驼了。
四、陈东升的《咏骆驼》
塞外溶溶边关月,长夜犹闻驼铃声。
丝绸之路肩重任,名垂青史立勋功。
春雷惊醒昔日梦,迎来曙光望烁星。
忆及当年艰辛史,喜看边疆舞东风。
五、我们的来往
1、肖永峰画像
2、肖永峰肖像印
五、真人照片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