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达标”是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

(2011-06-29 17:47:50)
标签:

教学教研

传统教育

传统文化

感悟随笔

论语教育智慧

教师成长

教育

分类: 《论语》感悟

“达标”是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

《论语》感悟(四十八)

 

文/王营

 

原文:子曰:“射中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孔子说:“射箭比赛不以穿透靶子的程度为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力气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矩。”

感悟:“射箭”是孔子设定的“六艺”教学内容之一。在冷兵器时代,弓箭也是战场上重要的作战武器。孔子认为,射箭比赛不在于是否穿透牛皮靶子,而在于是否射中目标,因为每个人天生的臂力不一样,不能一箭中的,即使射透靶子,也徒劳无功。当然,如果既能射中目标,又能穿透靶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一章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衡量一个人做事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他花费了多大的精力,而在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为每个人天生的能力不一样。评价学生也是如此,每个学生天生的能力结构不同,智力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成功,不在于他花费多少精力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是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有的学生天资聪颖,在某一方面花费不太大的精力,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学生虽然先天素质较差,但对某一领域肯于下功夫,有较强的毅力,同样也做出了很大成绩,两者都应该算作成功。

这也使我想到了课堂教学。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那么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是老师的素质,还是课堂容量?毫无疑问,这些都不重要,重要是学生当堂学习的达标率。如果当堂达标率不高,无论教师个人素质多么高、课堂上讲得多么精彩,也不论老师传授了多少先进的知识,更不管教师使用多么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律都不能算作是好课。

外出听课,经常听到这样的课,教师个人素质很高,课堂上表演的淋漓尽致,教学设计别出心裁,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学生看上去情绪高涨。但是,一节课下来,如果与当堂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话,令人大失所望,该让学生记住的知识没有记住,该培养的能力没有培养,该训练的知识点没有训练,整节课除了热闹之外就是热闹,达标率低的可怜。你能说教师没用力吗?为了准备这节课,讲课教师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请教过多少位名师,熬了多少个通宵。你能说这样的教学没有“穿透力”吗?整个课像是一出精心导演的舞台剧,高潮迭起,令人眼花潦乱。但是正如射箭比赛一样,虽然力度很大,却射偏了方向,没有射中目标。

教师教学风格不同,能力有别,因而在教学中采取的方式、方法有时候大不一样,但只要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们就认为这是一节好课。有的老师口才好,演讲有感染力,同样的问题,经他一讲,学生很快能理解掌握;有的老师不善讲,但善导,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样的问题,不是由教师讲明白,而是通过学生自学“悟”明白;还有的教师善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善于通过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无论哪种风格的教学,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让学生学会、会学,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否则便不能算作是一节成功的课。

我们强调“达标”是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前提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准确无误,就像射箭比赛一样,靶子必须安放在准确的位置,太远和太近都不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科课程标准,每节课既要有知识学习目标,又要有过程方法目标,还要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有将“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才能为“达标教学”提供准确的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