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分析:孙大勇“放鸭子”式的“育儿经”

(2011-03-19 19:57:14)
标签:

教育评论

教育思考

教育杂谈

感悟随笔

教育观察

随笔/感悟

教育

分类: 王营评教育

案例分析:孙大勇“放鸭子”式的“育儿经”

 

文/王营

 

案例:澳大利亚籍华人孙大勇,教育孩子颠覆传统父母的思想:经常找老师“求情”,希望对儿子“放鸭子”;为让女儿参加歌唱比赛,宁愿她半年都不上课。在这种“无为而治”思想的教育下,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

儿子孙叮叮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孙大勇就多次找班主任,希望能对叮叮“网开一面”:上午上课,下午走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有充裕的时间,孩子从小就学习网球、爵士鼓等多种爱好。

叮叮的初中是在武汉外校上的,孙大勇还是延续他一贯的做法,找老师“求情”:我不希望用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老师能尽量对他“放鸭子”。

孙大勇对老师说:“让孩子在中国上学,一是让他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记老祖宗;二是让他有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经历;三是让他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晚自习不要上,平时考试也不要对他有要求。”

初中毕业后,叮叮到澳大利亚上高中。因为在国内学习了很多技能,他在澳大利亚高中里如鱼得水:有的学习科目经常考全校第一;打篮球进入了校队,还被评为“最佳球员”;在校期间一直是学生干部,深得老师器重。不久前,叮叮申请了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利亚大学,三所学校都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上文字来自汉网-武汉晚报记者 翁晓波 实习生 骆佳佳)

由孙大勇“放鸭子”式的“育人经”,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一是尊重孩子,给孩子适当“玩”的时间,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知识。然而,我们没有必要像孙大勇那样,让孩子“上午上课,下午走人”,因为孩子还是要接受完整、系统的基础教育,还要在中国参加高考,所以该完成的作业还要督促孩子完成,该参加的考试还要参加,而在课余时间,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逼着他上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做一些他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样的“玩”,孩子兴趣浓厚,并能在“玩”中学习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掌握一些生活的技能。

在这一点上,学校教育也可以大有作为,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上海一所小学,为学生设置了内容丰富的课外选修课程,既有艺术类,也有体育类、科技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这样的兴趣班不同于社会培训机构,不收费、不考试,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最后作出综合评价。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是中西方教育理念的融合,是促进孩子成才的最佳选择。我们国家的教育重基础,西文教育重能力培养,各有优势,也各有弊端。孙先生正是看到这一点,除了他说的那些理由外,让孩子在国内上到初中,能打好思想和知识基础,然后又到国外读高中,再进一步打好能力基础,两种教育方式优势互补,最终使孩子变得优秀起来。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睁眼、闭眼地批判国内教育,更不可盲目崇拜西方教育,只要我们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对我们目前所采取的教育方法理性地思考一下,对西方的教育方法辨别一下,好的拿来,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我们也可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昨天在网上看一份小学生自定“想得美”的课程表 ,梦想天天玩一会儿:“玩游戏,玩电脑,痛快玩,继续玩,再玩……”这份课程表连双休日都排满了,但每天都安排了“玩”的课程,周一是“玩游戏”,周二是“痛快玩”,周三是“再玩”“继续玩”两节玩课,而周四、周五玩的课程更多,周六周日除了玩外,还有“睡到自然醒”各一节课。除了玩的课程外,还有“机器人制作”等课程。孩子学习负担重,没时间“玩”,这是事实,“玩”也是孩子的天性,但教育不是让孩子放任自流、毫无目的地“玩”。在对待孩子“玩”的问题上,我想孙先生的“育人经”,也许对家长和学校都有启发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