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爱心应量力而行
(2009-05-21 18:40:03)
标签:
感悟随笔教育观察教育管理教育思考教育杂谈教育 |
分类: 王营评教育 |
表达爱心应量力而行
文/王营
据武汉晚报报道:为多捐款图老师表扬,一向乖巧的孩子竟然偷家里的钱。家长介绍,孩子在硚口东方红小学读4年级。上周五,他亲见孩子偷拿抽屉里10元钱,他将孩子屁股都打肿了,孩子才承认,学校组织捐款,班里捐钱较多的孩子都被老师表扬,他很羡慕,便想多捐一点,之前就分两次偷拿过30元钱。学校教务处的胡老师说,上周,学校的确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意在“助残日”来临之际,用爱心温暖聋哑儿童。
学校在“助残日”来临之际组织一次爱心捐款活动,这是一件好事,能够培养孩子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但孩子为了多捐钱得到老师的表扬,竟然偷拿家里的钱。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纯消费者,所花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产生了攀比之心?
表面上看是因为老师的表扬,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进取心,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积极表现,在老师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这一点是应该给予肯定的。其实,如果我们细细深究的话,不禁要思考: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捐款献爱心活动中,学校是否应该和家长沟通一下,是否应该教育学生本着诚实、量力而行的原则参与活动?
诚实、量力而行是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只要有爱心,哪怕捐献一分钱,这一行为也应该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肯定。记得去年汶川大地震时,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支援灾区,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许多企业老总捐资上千元、上亿元支援灾区,这种行为理应得到人们的尊敬,因为他们有这个能力承担。但是,有一位街头乞丐,他将每天乞讨的几元毛票捐献出来,同样也应该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所以,在培养孩子具有爱心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孩子在某些行为上如果不能量力而行,一味攀比,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而且也会滋长其他种种不良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