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偿家教”应该叫“停”!

(2008-09-05 17:26:25)
标签:

感悟随笔

教育思考

教育杂谈

教育观察

教育公平

教育

分类: 王营评教育

“有偿家教”应该叫“停”!

 

文/王营

 

教育部日前颁发了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明确规定:“为人师表。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是新形势下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有偿家教”是教育界长期以来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对此曾持肯定态度,立论的依据是:教育部门是清水衙门,教师工资待遇低,不像其他行业可以从事第二职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双休日等时间搞一些有偿家教,以增加经济收入。在这样的观点支撑下,每年的暑假、寒假,就成了许多老师办辅导班、捞外快的最佳时期;还有的老师在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之余,利用晚间、双休日在自己家里办班辅导学生,并明码标价,据说学生每小时辅导费有的竟高达60元。为了这笔额外的经济收入,有些老师上级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不参加,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借故推辞,一心一意只为赚钱,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使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大打折扣。

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客观地讲也有来自于社会和家长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社会上很多有钱、有地位的人看不起老师,动辄以“贫穷”、“工资低”等言辞刺激他们。教师也是人,也有享受幸福生活和被人尊重的权利。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教师就难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了。另外,有些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至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一旦发现子女学习成绩下滑,便想尽千方百计,不惜花大价钱让孩子上辅导班、补习班,或者为其聘请家教。家长的愿望和某些教师的想法一拍即合,“有偿家教”也就应运而生了。

“有偿家教”是应该到叫“停”的时候了!一方面,“有偿家教”有损于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引路人,要时时处处以自己模范的言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是的,教师工资低,不被社会上某些人看好,这也许是事实,但我们绝不能以此为由在学生身上“揩油”。很难想像,一个伸手向学生要钱的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况且,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势必要挤占自己业余读书和学习的时间,也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教师只有以自己良好的师表形象、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优异的工作业绩做为资本,才能赢得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进而逐步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

另一方面,“有偿家教”也加重的学生的身心和课业负担,有违教育公平原则。节假日、双休日本来是学生休息和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空间,却被家长逼着去上补习班、辅导班,进行家教,这本身就加重了学生的身心和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同时,还应当看到的是,能够让孩子上得起辅导班、请家教的也只是少数富裕的家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这种待遇。有的老师在参与“有偿家教”时,并不仅仅辅导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其查缺补漏,而是让学生提前介入新学期的功课,肆意拔高,导致这些学生开学后的课堂学习变成了“复习”,这对于那些没有参于家教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也加大了教师因材施教、驾驶课堂教学的难度。更为严重的,部分受过家教的学生,重新学习新知识时眼高手低,自认为懂了,学习不再深入,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白白花了钱,好事变成了坏事。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师理应成为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成为整个社会的精英,但也绝不会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自觉抑制有偿家教”需要教师远离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还需要全社会关注教育,关爱教师,不断提高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使其充分享受到事业成功的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