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远离假话

(2008-08-18 11:18:26)
标签:

感悟随笔

教学反思

教育思考

教育杂谈

杂谈

分类: 王营评教育

让孩子远离假话

 

文/王营

 

    美国《时代周刊》调查过两组人,一组有犯罪记录,另一组事业有成。面对同样的问题——“在小时候,母亲做的哪件事来对你一生来说影响最大?”有两人讲到同一件事。

    有犯罪记录的人说:母亲端来一盘苹果,其中苹果有大有小,有青有红。弟弟抢着说要大的,遭到母亲的批评。其实,我也挺想要大的,但这样说会挨批评,就反着说。结果母亲很高兴,把大苹果奖励给我。那件事给我的启示是:要想得到最多,就得说假话。

    另外一组却说:母亲端来苹果,我说想要大的,可母亲说:你们都去除草,谁除得多就可以得到大的。那件事让我懂得:要想得到的更多,就得付出更多的劳动。

    这就是有名的“苹果原理”。看看罢,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效果,两者的优劣是不言而喻的。第一种教育方式显然是母亲鼓励孩子从小说假话,引导孩子用诚实的假象来骗取别人的信任,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即害人、又害已。第二种教育方式则鼓励孩子从小懂得要想获得更多的回报,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结果这类人事业有成。

    令人担心是,生活中我们许多父母和老师却在有意无意间扮演着第一位母亲的角色。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或者被什么东西磕着、碰着了,不去指责孩子的过失,让孩子自已承担相应的责任,反而去责骂脚下的土地为什么这坚硬,物件为什么这样锋利,其实与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干?学校教育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有时候我们不顾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要求学生在公众场合或作文中说出一些言不由衷的套话、假话,成人却以“聪明、懂事”之类的词语对之进行褒奖,这就在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上播种下了一颗“不诚实”的种子,从而导致有些孩子从小善于察言观色、投机取巧,喜欢用虚假的言辞博得成人的欢欣。

    难道不是这样吗?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小学生面对记者的镜头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仔细一琢磨,哪一句话象他们这个年龄段孩子所说的话?上级来检查了,学校要求学生彻底既办黑板报,又打扫卫生,平时干什么去了?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公然让学生替自己补备课、抄学习笔记,孩子们心里会怎么想?更为可笑的是,有的学生为了当上班干部,公然拉选票、让家长请客送礼,贿赂班主任老师,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

    不可否认,中国社会是一个讲究人情、讲究礼义的社会,许多人在工作和学习中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都喜欢听一些赞扬、誉美之词,谁都不喜欢生活在一个骂声一片的环境中。但是,我们要始终把握:无论褒也好,贬也好,都不要冲破“事实和道德”这个底线。尤其是对于孩子,他们的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心灵还没有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较差,作为成年人应当保护孩子率真、诚实的天性,从小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热爱劳动、敢说真话的美好品质,这是家庭和学校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