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导”:启迪智慧的有效策略

(2008-01-08 22:53:43)
标签:

教学反思

教育观察

教育随笔

感悟随笔

教育杂谈

教育评论

语文教学

杂谈

分类: 语文教学
 

善导:启迪智慧的有效策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这样一番话: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这些论述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究真理,才能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一、巧设引语----导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内部动因。古语云:知之者不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许多优秀教师往往在开课之初巧妙设计一则别开生面的导语,或者安排一个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入情入境。事实证明,一则巧妙的课堂导语,往往能起到引人入胜、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堂效果。

 二、明确任务----导学

 这是所说的,是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一般来说,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伊始出示目标,对学生的整个课堂学习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但这并非刻板的公式,教学目标的出示要以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为目的,因此既可以在开课之初,也可以在教学进行中,还可以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有时分类推进、步步为营也会取得意不到的效果。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时,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散文诗的特点;二是说出海燕、大海、暴风雨的象征意义;三是背诵这首散文诗。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出示目标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的基调,明确目标一,并对散文诗的特点略作介绍;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精研课文,分析海燕、暴风雨、大海等形象,明确目标二,同时简要介绍写作背景,学生很快说出了这几个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此基础上,开展背诵比赛,完成目标三。这种目标出示的方法,可以使课堂形成一个个波澜,较好地发挥目标的导学作用。

 三、精设提问----导思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凯洛夫也曾说教师要不但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分析观察结果和对比事实的时候自觉地进行概括。这些精辟的论述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关键在一个字,落脚点在一个字。《学记》上说: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又说:导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可见,善思的关键在于善导,而要做到善导,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难易适中,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恰当的提问方式,使学生触景有思,思有所获。同时,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善于启发诱导,多肯定,少否定。另外,教师在教学的关键处,要有意识地提出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争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正如朱熹所说的那样,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四、艺术精讲----导法

 教师的课堂讲解不在,而在,多则成为满堂灌,唯有才能发挥以讲促学的作用。所谓,是指讲解要精要、精到、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启发性,并能授之以渔。教师要讲那些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帮助学生攻克知识的堡垒;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示规律,传授方法,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卢梭说:重要的不在于给他们讲授科学,而是要启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爱科学,并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以便他们增进科学兴趣,以后能进行研究工作。因此,教师的讲解不仅要采用艺术的手段,启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课堂讲解所应达到的最高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