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价教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08-01-05 23:52:04)
标签:

教学反思

教育观察

教育随笔

感悟随笔

教育杂谈

教育评论

杂谈

分类: 教学教研
 

评价教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校检查工作,我仔细研究过很多学校的《教师工作考核量化方案》,大多数是从德、勤、绩、能等几个方面考评,总分值为1000分。其中,教学成绩所占比例不等,有的学校占一半,有的学校几乎占60%以上,而在教学成绩的考核中,又以考试科目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为主要依据,非考试科目如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许多校长解释说,教学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理应占较大的比重,非考试科目没有卷面分,不好量化,所以不予考虑。这番话听起来好象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却是一个大大的谬论,因为此种考核方式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所学校的考核评价方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怎样评价,教师就怎样开展教学工作。如果评价方案单纯依据教学成绩,或者教学成绩占较大的比重,最终对评价结果起决定作用,就会引导教师集中精力抓成绩,千方百计抓学生的考试分数。在这样的方案指导下,教师就不再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而是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地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他们片面地认为,只有加大学生的训练量,让学生多做题,才能顺利应付考试,提高教学成绩。因而,学生就有了整日做不完的作业,答不完的考卷。可以说,以考试分数为主的教学工作评价,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罪魁祸首。

    还需要指出的是,此种评价方案只顾及了有分数、好量化的考试科目,而对于音、体、美等非考试科目则弃之不问,好象这些科目可有可无。因为不评价,这些科目往往由主课教师兼任,课时也经常被挤占,有的学校甚至干脆不开设,从而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艺术素质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考核结果直接和奖励挂钩,造成了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影响了学校正常的人际关系和教师队伍的凝聚力。表面上看,老师们你追我赶,似乎积极性很高,实则人人自危,相互封闭,固步自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很难组织一次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而所谓的经验交流会也只是形式,以听课、评课为主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更是无从谈起,为了抢时间、争名次,有的教师有时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甚至造成教师之间反目成仇。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努力,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当然也不例外。虽然教育部曾三令五申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给教师和学生排名次,但这一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建立一套既符合学校实际,又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教师工作考核量化方案》,是每一所中小学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