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练字历程
------兼忆二爷爷和中学时代的两位恩师
在我的记忆里,小学生活是在我们村里的学堂度过的,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好象也要求过我们写大仿,后来却一直没有坚持练习。真正会写毛笔字是受了同族族长二爷爷的影响,他有过读私塾的经历,是我们村里的“一支笔”,当时他年事已高,写出来的毛笔字虽然算不上好看,但字字中规中矩、刚劲有力。逢年过节或者村里谁家婚丧嫁娶,他家里就变得热闹起来,村人们络绎不绝,自带红纸让二爷爷为他们写门对子(春联)。我每年春节前几天都去观看他写春联,看着看着,心里就痒痒起来,回到家里哀求父亲给我也买了笔墨纸张,先是模仿二老爷的字形笔画,经过几个寒假的练习,我写的字也渐渐成形,居然在年关敢于代替二爷爷给村里人写门对子了。二爷爷去年去世了,活了接近九十岁,我非常怀念他,他对我字体的笔画和间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我一生写毛笔字的启蒙老师。
后来,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我几乎很少接触毛笔字,练习的时间也逐渐减少,却渐渐喜欢上了钢笔字和粉笔字,偶尔心血来潮,也会拿起毛笔,涂抹几下,但写出来的已是带有钢笔字味道的毛笔字。
说起钢笔字,我不能不想起我初中和高中的两位老师。我的初中生活是在当时乡里的一所中学度过的,初一的时候,担任我们班主任的是田叔信老师,他同时也教我们物理课。记得第一节课时,他边生动地讲课,边在黑板上认真地写下了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板书,我一下被震住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端庄俊秀而又笔画挺拔的字体。从此以后,每次上物理课,我除了专心听课外,剩余的时间就是模仿田老师的粉笔字一笔一画地记笔记。不到半年时间,我的钢笔字形体越来越接近田老师,成了学校里钢笔字写的最好的学生。学校团委发现了我,让我办黑板报、刻钢板,我还有幸成了学校团委中的宣传委员。当时,办黑板板需要收集很多资料,有时还需要单独组织稿件,于是我的阅读范围一天天扩大,写作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惜的是,田老师后来得了肝硬化,初二下学期就不在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不到五十岁就离开了人世。
后来在本县东部的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中。高三的时候,担任我们班主任和语文课的是李嗣亭老师,他不但是学校里语文课教的最好的老师,而且在书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诣。他讲起课来语言生动形象,旁征博引,口若悬河,讲到高兴处,便猛一转身,在黑板上快速写下不多的几个粉笔字,其字形大多是行书或者是草书,大小适宜,浑然一体;其用笔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潇洒飘逸。我既被他讲课的风格所吸引,同时又极力模仿他写字的姿态,不到三个月,我写出的钢笔字在原来田老师端庄秀丽的基础上,又多了些许李老师的灵活自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当时受李老师影响的不仅我一个人,后来我曾仔细观察过,只要是当年得到过李老师教诲的人,现在几乎都能从他书写的风格里找到李老师的影子。记得临近毕业时,在李老师家里,他凝神定气,挥洒毛笔给我写下了一幅难忘的条幅,内容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而相起明也”,可谓字字珠玑,笔笔刚劲有力,我连续几年一直把它悬挂在家乡老屋的正堂屋里,后来拆屋时不知道什么原因遗失了,至今觉得对不起李老师。
受两位恩师的影响,后来我不仅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而且对书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我远远达不到两位老师的高度,但我的钢笔字和粉笔字也有许多可以令同行称道的地方。前几年,我一直奋战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只要一走进教室,我除了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外,还特别重视板书设计,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练字。我非常喜欢在黑板上写字,喜欢听粉笔划过黑板时发出的“嚓嚓”响声,我以为这是非常“过瘾”的事情,尤其是当我看到学生受我的影响,在作文和考试时字体发生可喜的变化时,我会为他们的成功而欣慰。更引以自豪的是,我所教出的学生书写水平都不差,这几年从他们给我来往的书信里,也能找到与我的字体相似的风格。
现在,小学语文开设写字课,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书写工具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做为国宝的书法艺术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书法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我们并不奢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书法家,但做为一个中国人起码要写好、用好中国字,这不仅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也是让孩子从小接纳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现代中国人的需要。但是,从现实的情况看,小学写字课的开设并不容乐观,原因是许多教师自身书写水平太差,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书写。我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象当年我所遇到的田老师和李老师一样,学校还有必要单独开设写字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