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何尊,陕西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是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面铸有铭文,其中有“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意思是说武王克商立周,举行告祭天地的大礼,表示要在中原地区建都,统治人民。
“宅兹中国”的“中国”,指的就是伊洛平原的中心,天下之中。
武王立周后在位四年很快去世,太子诵继位,后世称周成王。成王年幼时周公摄政,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史记*周本纪》记载“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武王想建新都于中原的愿望在成王时才实现。召公所经营之洛邑即成周。
营建新都洛邑是西周初年历史上的大事。《尚书》里的《召诰》和《洛诰》详细记载了建东都之前和东都建成之后的一些细节。“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成王在选定的日子一大早离开镐京到丰京去祭告文王。然后召公先去察看、规划“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太保召公到了洛邑进行占卜,得到吉兆,于是开始勘测营建。划定墙坦及宫室的基址。召公之后周公又到洛邑考察。“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周公到了洛邑把整个营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然后周公“用牲于郊,牛二。”并且“乃社于新邑”。周公用两头牛祭祀了上天,在新都立社。社为后土之神。
成王五年,即周公摄政七年,成王亲临成周洛邑视察,何尊记载的就是这件事,和《洛诰》的内容可以相对应。当时成周洛邑虽然经营好了,但是《洛诰》里成王和周公的对话也说明了当时的形势。“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公功。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诞保文武受民,乱为四辅。”四方还没有治理好,尚未定定于功宗元祀之礼,您的功业没有完全结束。所以您要继续留在洛,监督百官,安定民众,治理成周。
当时的情况是成王在镐京就位,周公在成周治理东土。周公将九鼎安放在成周,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洛邑是天下之中,所以四方诸侯进贡的路程是相等的。成周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周王室可以以此作为震慑东夷、经营东土的指挥中心。
有种观点说《尚书*费誓》就是成王亲政第二年讨伐淮夷、徐戎的誓师词。淮夷在现在山东境内,从商代开始陆续南迁,到西周大部分迁到淮水流域。徐戎是淮夷中主要的一支,也称为徐夷。
还有种观点说小盂鼎这件周初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的鬼方南窜,王率军大举征讨,俘一万三千八十一人,将其驱回晋北,记载的就是成王时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