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封面图为尉迟夫人墓志铭拓本,唐代,陕西礼泉县出土。“大唐故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夫人苏氏墓志之铭”。墓主人未嫁之前姓苏。
姓和氏,指代的都是宗族血亲关系。
姓,原本指母系的血缘关系;氏,原本指父系的血缘关系。
那么今天所说的“姓”其实在上古、先秦时代是指“氏”,指的是父系血缘宗族;上古、先秦时的“姓”在战国以后这个概念渐渐淡薄,到西汉已经非常彻底地消失了。
先秦时所谓的“同姓不婚”,指的是母系同血统者不可结婚。
比如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如果按今天的传统,秦始皇的名字应该叫:赵政。
汉代以后,“姓”和“氏”的概念进行了互换。“姓”成了父系血缘的指代;“氏”则用来指代母系血缘。如刘姓女儿嫁到陈家,就被称为“刘氏”。
上古时期,有姓有氏。姓指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比如商代王室为子姓,后来分为:殷、时、来、宋、空等氏。于是姓为旧有族号,氏成了后来的族号。《通鉴外纪》:“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都有密切联系。贵族有姓氏,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氏用来明贵贱,姓用来别婚姻。
比如周王室及同姓封国的情况:鲁、晋、郑、卫、虞、虢、吴、燕等国都是姬姓;异姓封国的情况:如齐国姜姓、秦国嬴姓、楚国芈姓、宋国子姓、越国姒姓。
上古及先秦贵族妇女的姓氏:
1,姓比名重要。待嫁女子在姓上冠以孟、仲、叔、季以示排行。如孟姜、季芈。
2,已嫁女子在姓之上冠以自己所出之国或氏。如齐姜,姓姜出自齐国。
3,如果嫁的丈夫也是国君,就在姓之上冠以丈夫封国的国名。比如著名的桃花夫人息媯,姓媯丈夫为息国国君。
4,如果嫁的丈夫是某国卿大夫,在姓之上冠以丈夫的氏或邑名。如赵姬,赵衰之妻。棠姜,棠公之妻,棠是邑名。
5,死后在姓上冠以丈夫或本人的谥号。如武姜,郑武公之妻,姓姜夫君谥号武。
氏的几种情况:
1,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蔡甲午,蔡庄公。
2,卿大夫及后裔以受封邑名为氏。如屈完、解狐。
3,以所居地名为氏。如百里孟明视,东门襄仲。
4,以官名为氏。如司马牛,乐正克。
5,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如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孙嘉字孔父。
6,以技能为氏。如巫、陶、甄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