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北平之秋是天堂。
老舍《住的梦》,描写北京的秋天:
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园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清、静、悲凉的故都秋味。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欧阳修《秋声赋》中,“秋”居然有声。秋有何声?赋中有云: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说实话,这哪是秋声?这是天惊地变,金戈铁马之声,让人心里难免不安甚或惊惶。秋之一来“其色惨淡,烟霏云敛”。欧阳公笔下,更有甚者,秋声一来:“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其实这篇赋越来越觉得作者忧之太深,完全持过悲之感。这哪里是秋天,几乎就像天地变色、天象异常。欧阳修一生起伏坎坷,仕途也艰难险阻,要说真有所思,也因其人心境。秋之悲哉,在这篇赋里也算是写尽了。
《周礼》以司寇为秋官之首,掌握刑狱,可见也觉得秋天是万物肃杀的季节。故以秋为刑官以应天象。
《礼记*月令》记载:初秋时“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秋天“衣白衣,服白玉”。
“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古代以金为秋之德,所以有个形容秋天景色的词“金风飒飒”。古代礼仪,天子斋戒,在立秋这一天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于西郊行迎秋之礼。迎秋之后返还,犒赏军队将帅士卒。秋有肃杀之气,所以“专任有公,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应着这股肃杀之气,出征讨代不义,以惩暴虐,使远人来服。
秋天也是刑狱决断的时候,所以说“秋后问斩”。秋天要做的事是“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棝。”法制、监狱、刑具都准备好就是为了以察奸邪,于明察秋毫的锐利发现违法犯罪之徒以及时拘捕。“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应着天地的整肃之气,秋天刑狱之事不能宽缓懈怠。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新收的谷物,天子尝过就要先祭祀祖庙。
唐诗里的秋天以诗为画,寄情于景,别有一番天地。
空明澄彻如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思意缠绵如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雄壮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细微处如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豪放者如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