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回堤溯清风,淡月生古柳。
——《忆吴淞江晚泊》梅尧臣
梅尧臣,宋代诗人,一生仕图不得意、生活困顿。梅尧臣的好友欧阳修觉得,正是这种不得意而造就成了梅尧臣。“穷者后工”成了一种观点。“穷”非单指经济穷困,与达相对,穷指的是境遇的困顿,四处不得意,处处碰壁。可能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能多思多悟,自然能诗能文。
梅尧臣死后,欧阳修为之一大哭,搜其旧稿为集,作《梅圣俞诗集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苏幕遮》范仲淹
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上承唐诗下启宋词。既唐代边塞羁旅之风,又有宋代清新动情之美。秋色乡愁也能写出不同意境。词作同文章一样,开朗广阔,没有一唱三叹的作态之感。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游金山寺》苏轼
苏轼的文风,有个故事可以作个注解。翰林学士苏轼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八七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一生起伏波澜,但文风始终豪放不苦吟。
宋汝窑洗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黄庭坚
黄庭坚喜造拗句,押险韵,搜奇典,用僻字,文人气实足。但黄庭坚的诗有许多也是真情实境之下的激荡之作。
黄庭坚曾在与苏轼的答和之作中把自己和苏轼做对比。“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相当谦逊之词。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雨案》贺铸
贺铸出身贵族,但一辈子浮沉下僚,郁郁不得志。最有意思的是,贺铸词写得美艳著称,为人面貌却正好相反。《宋史》说贺铸“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宋代诗人陆游说贺铸“状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俗谓之贺鬼头”。贺铸本人非常有学识且博闻强记。
洞庭青草近,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这篇词作清灵空旷,是张孝祥的名作。词中既写洞庭秋色,又有南宋时期特别的时代社会共识。最后在词尾悲叹“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的词作格调高而文风豪壮典丽。张孝祥自幼就资质过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张孝祥得中状元,为高宗赵构亲点。不只如此,张孝祥还是南宋非常有名气的书法家。
宋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
泝流更着打头风,如撑铁船上牛头。
——《檄风伯》杨万里
南宋四大家之一,一代诗宗。诗风自成一派,号为“杨诚斋体”。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陆游
陆游在当时就有“小李白”的称号,诗写得气魄雄壮,有些诗想象很瑰丽,确有李白遗风。例如“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醉歌》;“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
陆游的诗历来公认晓畅平易,精炼自然,所谓“清空一气,明白如话”,“无一语不天成”。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
爱国热情洋溢,感怀时政。词人喜欢掉书袋,大用典故。不止如此,辛弃疾遣词作句能力超强,经、史、诸子、楚辞、李杜诗、韩柳文,甚至民间口语,都往往信手拈来。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翁卷
寄情泉石的田园之作。精致的小诗,又不落斧凿痕迹。
南宋官窑粉青釉三足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