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果然如侯景所料,齐军已经逼近到长社城下,颖河不再是侯景军的防守依恃。
长社城中侯景和朱异、萧誉商量对策的同时,齐军大营里也做着同样的事。
侯景败回长社城,大行台慕容绍宗、卫府将军陈元康还有龙骧将军彭乐、辅国将军潘相乐、武卫将军刘桃枝也全都收兵回了齐军大营。
皇帝踪影不见,慕容绍宗等人虽然心里惦记,但总还抱着一丝希望,觉得有可能主上已经回营中。
根据彭乐描述当时情景,那白衣白甲之人分明对主上是没有恶意的,不然为什么要救主上?
于是陈元康下令回营。如果高澄不在营中,再出去寻找。
齐军营塞门口,中书令崔季舒不顾天热一直翘首以待。见大队人马一一回营,就是没看到高澄,心里惊异。
看到陈元康下马,崔季舒冲上来一把就扯住其衣袖,急切问道,“长猷,主上呢?主上在何处?”
陈元康一怔,反问道,“主上没有回营来吗?”
崔季舒大怒,扫视诸人怒道,“尔等身为大齐之臣,竟然让主上以身犯险。尔等都全身而退,主上踪影不见,尔等还有何面目为齐之臣子?”
没有一个人回答崔季舒的话,就好像约齐了一样,一同回身上马纷纷便要出去寻找。
哪一个不是高澄简拔之人?哪一个不曾得到他的器重?
还是刘桃枝眼力好,突见营塞外面远处有一骑奔驰而来甚是眼熟,便盯住不放。近了一看,果然是高澄,欢喜不已大呼道,“主上回来了!”
也没有人回应刘桃枝。不管是在马上的,还是没上马的,都向高澄奔去。
高澄是单人独骑回来的,大齐天子身边竟连个侍卫都没有。
一想到他刚才的决绝之意,崔季舒喉咙口就像堵着一团乱麻。更见他衣甲上尽被鲜血染红,更是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高澄倒还平静,从他神色里什么都看不出来。如果不是因为衣甲上的鲜血太显眼,还以为是出游行猎回来的。
高澄下了马,崔季舒第一个先扑上来。一边笑一边目中流泪,又赶紧举起大袖拭了拭泪,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大家……”然后语塞了,又盯着高澄上下打量。
其实他心里很想叫一声“阿惠”,说一句“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但毕竟人多,说不出口。
“中军帐议事。”高澄只说了一句话,谁都没理会,然后就丢下所有人往中军大帐走去。
后面的人纷纷跟上来。
中军大帐里点了许多的灯,算是十分明亮。没有君臣之分,所有人都围在那张大大的、张挂起来的羊皮舆图前面。
高澄卸了甲,里面染血的袴褶并没有来得及换掉。摘了兜鍪后的发髻又毛又乱。他身上弥漫着浓重的血腥的味道。连面颊处也有溅上的鲜血。鲜血和他如羊脂玉般的肌肤对比特别明显。
“慕容行台,”面对舆图的高澄转过身子问他身边的慕容绍宗,“还有什么办法诱侯景出城?”
中军大帐的人心里都明白,侯景这一次退回长社城中,恐怕不会再轻易出来了。如果侯景不出战,长社城池坚固,想攻取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不等慕容绍宗回答,龙骧将军彭乐大呼道,“陛下,有一计可令侯景出城一战!”
彭乐一个龙骧将军,敢抢在大行台前面说话,何况还是天子先问大行台的,引得崔季舒等心里非常不满。
但是高澄偏偏喜欢他,笑道,“子兴有何良策,说来听听。”
彭乐本在后面,挤上前来回道,“陛下,侯景孤军深入,最怕粮草不继。这些日子未见运粮来,可见长社城中存粮必不多。想必侯景也深以为盼。可放出消息去,诈称毁其粮道,让其不得不孤注一掷,出城来战。”
崔季舒尽管满心里是气,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是个妙计,他也只能忍了,侧过头去不再看彭乐那张得意洋洋的脸。
陈元康心里虽稍有赞许,但没说话,先看一眼慕容绍宗。
高澄笑道,“此计大妙,事不宜迟,速速行来。”
慕容绍宗这才跟着笑道,“彭子兴倒让人刮目相看。”
潘相乐是今天立了大功的人,反没有多的话,满面笑意地站在慕容绍宗身后静候。
刘桃枝暗里跃跃欲试。他心里是一定要将侯景擒住为忠武公高敖曹报仇的。
议事毕,回到高澄的寝帐。刘桃枝照样子还是在帐外警戒。崔季舒跟着入帐中。夕郎亲自动手,帮着主上更衣。
换了干净衣裳,重新洗面栉发,总算有个样子,高澄吩咐去请卫府将军来。
当寝帐中只有两个人的一刻,崔季舒抓住机会终于开口相问,“大家,究竟是何人将大家救走?”
高澄才坐下来。听崔季舒这一问,抬头看他,不知道心里想什么,良久才道,“梁国真是无人矣,公主竟命自己侍从女官来行刺侯景,全不顾她安危。”这话里颇有不屑与嘲讽。
崔季舒惊道,“羊氏小娘子来刺杀侯景?!”他立刻就明白高澄指的是羊舜华。
他再仔细看,高澄的表情平平淡淡。揣度他刚才语气,完全是置身事外,没有特别担心羊舜华的意思。崔季舒也知道,现在的高澄不是从前的高澄了。自从嫡妻元仲华死了以后,就同从前判若两人。
“大家想如何?”崔季舒索性再多问一句,让高澄把话说透。反正这寝帐里也只有他们两个人。
“各行其事罢了,她要谋刺侯景那是梁国自己的家事,用不着管。”高澄心里很冷静,大齐现在自顾不遐,哪儿还能替溧阳公主去清理侯景?他只负责把侯景攻占的州郡拿回来。如果顺手杀了侯景也好,如果不能就先放了他。让他去祸乱梁国也未必是件坏事。
想起在颖河边羊舜华讽他自己的事还管不过来,还要管梁国的事,他心里也很不舒服。
看高澄这么冷淡,崔季舒也就不说什么了。
这时外面军士禀报:卫府将军、陈侍中来见陛下。
陈元康进帐来。
高澄吩咐先将毁粮道的消息慢慢放出去。齐军暂好好休整,然后再去长社城向侯景挑战。
陈元康回道,“陛下,彭子兴的计虽好,但侯景也未必立刻出城应战。长社城中未必一点存粮也没有,何必急于一刻,仓促出战?”
这话提醒高澄了。现在想起来彭乐还是欠考虑,并且不了解侯景。侯景并不是个沉不住气的人。
当年侯景从邺城暗中潜回豫州,布置得严密,行动也适时,并没有因乱就急。
“长猷兄有什么计策?”高澄顿时来了兴趣。他听出来陈元康是另有高见。
崔季舒抢先道,“侯景这个人,唯利是图,除此之外再无能牵动他心思之处,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
崔季舒话没说完,陈元康就打断了他,笑道,“叔正所言极是。”
崔季舒怔住了,不明白陈元康是什么意思。
陈元康又向高澄笑道,“陛下,侯景非保守求退之人,就算知道粮道被毁也只会急于一时,说不定反倒正激起他大举进攻之心。若是他向宇文黑獭求助,宇文黑獭正中下怀,则我大齐危矣。”
高澄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精神实足,略想了想问道,“长猷兄,你是说……”他猛然站起身来,目中灼灼,盯着陈元康低声笑道,“可命人假扮魏使,言与其联军攻齐。大利当前,侯景必定会出城一战。到时再重兵痛击侯景。”
崔季舒拊掌,刚想大笑却忍住了。
陈元康含笑揖道,“陛下圣明。”
高澄面上笑意未去,又慢慢坐了回去。
本章完
作者:@沅汰
本作品在新浪微博首发
欢迎大家参与互动讨论,也可搜索
相关合作请私信联系
本书连续阅读:《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
了解本书前情,请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