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十三章:齐梁再战

(2017-03-28 11:10:09)
标签:

杂谈

​​



退回长社城后,侯景立刻就与朱异、萧誉再议战势。

这是他北征以来第一次大败。问题严重之处在于军心受到重创。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最让侯景心里忧虑的:长社城中的存粮不足以支撑他拖太长时间和高澄慢慢周旋。

与战前的趾高气扬完全不同,气氛沉闷、紧张起来。

侯景的“郡王府”在长社城中一个被杀的官宦旧邸中,也算是长社城里难得的豪奢之处了。

天气又闷又热。时值深夜,堂上只有侯景、朱异和萧誉三人。

虽然点了灯烛,但是屋子里依旧昏暗。侯景坐在阴影中,目光阴森地在朱异和萧誉身上扫来扫去。

“彦和先生,”侯景先把目光定在朱异身上。“依先生看,这仗接下来怎么打?”

侯景也在不知不觉中受了萧誉的暗示,还真把朱异当成了诸葛孔明。

朱异是心里玲珑八面的人。他原在梁帝面前不过是一个不得志的弄臣。见侯景到了建康,得了器重,就想着狡兔多一窟自然是好的,所以尽早尽力地巴结侯景。所以侯景的势力能不能壮大得起来,朱异也不是很在乎,他不过是给自己多谋一条后路而已。

朱异也知道侯景是个心中多窍之人,未必愿意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这时他若说些丧气话,不好说先被杀的就是自己。于是昂然起身道,“明公,胜败乃兵家常事。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澄小儿不过是派遣了几个斥侯来探听消息,乱我军心,才能得此一小胜。这样的招术他岂能一用再用。明公须知,高澄小儿之急切更胜于吾。公是进可攻,退可守。小儿若败,连国都都要一并丢了,他这个皇帝还如何做得?况且他是弑主篡位之人,本就国中人心不稳,再遭明公征伐,他须比明公更焦急。他会利用人心,明公难道不会?”

朱异说得头头是道,要说还真有几分道理。

他这话立刻把侯景的心思给说活了,眼见得侯景也没那么丧气了。

同时这话也提醒了侯景。高澄能抓他的软肋,他也可以抓高澄的短处。他弑君篡位,难道不是洗不掉的污点吗?

侯景越想越得意,大笑道,“先生果然类孔明矣。”

笑罢了看萧誉一动不动地坐着,一语不发,遂笑问道,“殿下是何心思?”

侯景多疑,萧誉深知,立刻便也跪直了身子拱手笑道,“彦和先生着眼甚高,重孙敬服。小子只一言提醒郡王,高澄小儿非公一人之敌,恐怕宇文黑獭更看他不入眼。河南之利魏国必不放过,不然也不至于在弘农驻军,宇文黑獭又亲至潼关。明公何不学学孙刘联盟?”

萧誉说话总是先把朱异放在前面加以肯定,听得朱异也频频颔首。

这话也捧高了侯景。不管是将他喻为刘备还是孙权,这都是暗中的奉承。

侯景是真把宇文泰给忘了,注意力全放在高澄身上。这时心里暗想,既然萧誉见地到此,若真是时机合宜,可以让萧誉为使去见见宇文泰。想必宇文泰也正有此意。

侯景这时已经是精神大震,与刚才大不相同。

齐军大营中,中军大帐也正灯火通明。

今天这一大胜,再加上天子亲临阵前,让齐军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士气大长,军心振奋。

卫府将军、侍卫陈元康也按照之前高澄的命令从洛阳赶到颖河南岸的齐军营塞。

其实不只是侯景军拖不起,齐军一样拖不起。人心多变,若不能一举定乾坤,日久生变,后果难测。

春日的后半夜,大战之后疲劳不矣的侯景军怎么都没想到:头天刚和他们苦战之后的齐军居然不知劳累,突然发起攻击。

在颖河北岸防守的侯景军在睡梦中被惊醒时,齐军已经搭好浮桥,如从天而降一样到了他们眼前。

侯景军措手不及地抵御,并赶紧把消息送回到长社城中。

刚刚和朱异、萧誉议完战势的侯景才上榻休息,接到禀报心里真是惊恐了。

他不明白齐军怎么如同铜浇铁铸的一般?竟不需要忧复元气吗?他当然不知道,白天大战齐军确实在营中休整。这时打到颖河北岸的是陈元康带来的真正齐国精锐之师。

陈元康所率齐军从洛阳到颖水,休整了几个时辰,便一鼓作气地冲杀过来了。

侯景一霎时犹豫了,究竟要不要出城应战?

然而萧誉和朱异都毫不迟疑地便提出应该立刻出城应战。

说的也有道理,侯景军是孤军深入齐国腹地。如果被围在城中,不说难以出去送消息求救,就是长社城中的存粮也不足以支撑踞守。盼了多少天的粮草还未运来,此时也顾不上了。

大行台慕容绍宗亲率部属叫阵。

天子高澄在后观战。

等到慕容绍宗到了阵前就发现:侯景军虽然出战,但显然没有了头一天的飞扬叫嚣之势,而是瑟瑟缩缩不肯上前应战。

这就让慕容绍宗觉得难办了。这和之前制定的战策起了冲突。原本是想前后包抄,然后拖住侯景,趁势夺回长社。

不只是慕容绍宗,就连高澄也发现了。侯景其实不是来应战的,只是预防长社城被围,所以他换到城外来防守。

于是慕容绍宗一声令下,强攻侯景军以夺长社。

夜色之中,齐军和侯景军终于混战起来。

一直杀到黎明时,高澄发现情况还真不是很乐观。侯景军依靠盾牌组成长阵防守得滴水不漏。又靠箭矢弓弩挡住了齐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侯景和朱异、萧誉也在后面观战。见齐军一再被打退,总算心里稍安。齐国的几个将军在侯景眼里都是不屑一顾的,他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眼看天色大亮,齐军没有一点进展,高澄第一个先着急了。命人拿来铠甲。

眼看着高澄被军校服侍着穿好了明光铠,戴好兜鍪,崔季舒根本近不了他的身,何况高澄身边还有个跟着他一起行动的刘桃枝。

他又不能上去强把他的铠甲扯下来。他只能急得围着他来回走了几圈,眼睁睁看他满面坚毅,毫无动摇地上了马。

刘桃枝也紧跟着上了马。

“大家……何必一定要亲临阵前?”崔季舒眼看高澄就要驱马而去了,他终于一狠心扑上来抱住了马颈,拦住苦劝。

“朕不是去拼命,是诱侯景军来进攻。就不信他看到朕还无动于衷。”高澄倒语气平淡。

崔季舒仰面看着高澄,泪下如雨,就是不肯松手,“大家何必心急,侯景是孤军深入,且与他慢慢周旋。”

“等得起吗?”高澄低头看着他淡淡问道。

崔季舒语塞了。

侯景只是个先锋而已。南有梁,西有魏,哪个不是等着齐国一败就想扑上来?

“叔正兄,我若真要死在阵前,你便回邺城去和孙龙雀一起奉太子登极。”高澄说完这一句他突然止住了。

太子孝琬是他和元仲华唯一的儿子。元仲华已经死了,如果他今天也死在阵前,孝琬即便登极,又怎么守得住齐国?

高澄蓦然挥手一鞭抽在崔季舒手上。崔季舒下意识放了手,“叔正兄,我一定回来。”他语气笃定。

他不能死。只有他不死才能保住齐国和他的儿子。

“大家……”崔季舒大叫之际高澄的马已经飞驰而去。

“崔中书放心,小奴一定不让陛下有失。”刘桃枝扔来一句满是自信的诺言也纵马驰出了。

崔季舒痛心疾首之际左顾右盼,想找什么,忽见陈元康从另一个方向带着一队人骑马而来。




​​本章完



作者:@沅汰

本作品在新浪微博首发

欢迎大家参与互动讨论,也可搜索  #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  进入话题

相关合作请私信联系​


​本书连续阅读:《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

了解本书前情,请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