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刘桃枝上前一把揪住了那人的发髻,用力将他从地上拖起来,怒喝道,“陛下是仁德之君,怎么同于侯景那般狗彘之人?尔乃何人?也配陛下杀尔家眷?”
要说高澄,其实也称不上是什么仁德之君。而且也确实做过杀侯景之子侯和这种迁怒杀其家人之事。只不过,在刘桃枝心里高澄就是圣主明君,他容不得别人半点抵毁。
那个被刘桃枝揪着发髻,还坐在地上的偏将却个性倔强得很,依然梗着脖子怒道,“当日长社城外,就在颖水河畔,吾等皆亲见大将军杀了郡王家的大公子。郡王被大将军逼反,吾等既是郡王下属,也是不得已而从之,大将军竟然如此残暴,杀吾等家眷以泄忿恨,又岂能怪吾等为家眷报仇雪恨?”
刘桃枝将那人甩在地上,上前狠踹。他只是个武人,不会口诛笔罚地为高澄辩解,只能以此来泄忿。
在场的人从这偏将口中就都明白了。怪不得侯景的将士军卒个个拼命,原来是“哀兵必胜”的道理。
那边还一意孤行地往死里追着狠踹,另一个满地翻滚就是不肯求饶,抱定了必死之心。
旁观的那些俘虏个个心惊胆战,心里都觉不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怨恨之情溢于言表。
崔季舒又气又急,怒道,“侯景这个小人,竟如此诬赖大家,将其碎尸万段也不解恨!”
高澄这时方大喝一声“住手”。
刘桃枝闻言立刻就停下来。说实话,他也打得差不多了。
高澄看一眼潘相乐吩咐给这些俘虏都松了绑,令将那被刘桃枝痛揍了一顿的偏将也扶起来松绑。
潘相乐是个实在敦厚之人,一迟疑回道,“主上,此皆侯景部属,又信了侯景的邪惑之言,对陛下怀有怨恨,岂能放他们走?”
潘相乐一时还没明白,刘桃枝是杀鸡警猴。他如此凶神恶煞,谁还敢在他面前无礼?
“有何不可?”高澄走过来,亲自令自己的侍卫去给俘虏松绑。
“大家!”刘桃枝已经累得满身是汗,气喘吁吁地用一双大环眼瞪着几个俘虏,如同饿虎待扑食一般的行貌 。
高澄倒是温和浅笑。
他走到这些俘虏近前,甚至是个那被打得满身是血的偏将面前。
“受侯景蒙蔽不是尔等之罪。令尔等受侯景胁迫而降梁是朕之失。朕不曾杀过尔等家眷。尔等家眷俱在北地,盼家人平安而返。”
高澄满面痛惜之意,语气格外温柔。
连那受伤的偏将都惊愕了。他连自己身上的伤痛也忘了,有点不敢相信地问道,“大将军……主上……主上说的都是真的?”
其余的人被松了绑已是意外,又更意外地听说了这个好消息,更是满心惊喜。也都不敢相信。听这偏将一问,全都满怀希望地看着高澄。
“朕虽不是什么仁人君子,但也不至于巧言令色以欺骗故国臣民。”高澄转过身去并不做过多解释,令将这些人都放了,愿意回去找侯景,还是去找家人,悉听其便。
那几人一时不知这究竟是真是假,竟没敢动一动。
慕容绍宗喝道,“陛下曾在长社城外杀侯和是因为他做恶多端,并不因他是侯景之子。侯景对陛下的诬言诬语甚多,其本是奸宄之徒,危及社稷,如今连尔等也俱是受他所骗,他不过是为了利用尔等向主上报复耳。可叹尔等俱被其利用尚不自知。陛下施恩,还不叩谢陛下?”
这时几个俘虏才恍然大悟,一时之间大悲大恸,又大惊大喜。纷纷向高澄跪叩而谢恩,感念故主之情。
长社城内。
今日的天气特别热,仲春倒像是到了盛夏。
侯景这些日子原本就心浮气躁,热血沸腾,这时就更耐不住热了。
在长社城头,眺望远处颖水缓缓流过,心里欲望膨胀。从建康以北,江淮到河南,都是他的了。那个萧衍老公,充其量也只配做个太平寺主罢了。
“明公!明公!”听到身后远处传来呼喊声。
侯景敏感地觉察到这声音里有一丝兴奋。他立刻转过头来看,这声音是朱异的声音,一看果然是。
光禄卿朱异,奉帝命随行。原本谁心里也明白,朱异是皇帝萧衍派来的监军。为此侯景心里没少暗骂萧衍。
但是在梁帝面前无比谄媚阿谀的朱异,自从跟着侯景北征以后就彻底变成了侯景的心腹,把对梁帝的那套功夫全用到了侯景身上,让侯景心里无比舒服。
朱异身后还跟着从军而行的河东王萧誉这个失势皇孙。萧誉倒比朱异沉稳多了,没那么喜怒形之于色地过于轻浮。
侯景的身边几个羯人家奴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两个“南人”走到主人身边。他们便被主人无声的手势遣至稍远处相候。
“明公,好消息。”朱异抢先道,他脸上都要笑成一朵花了。
萧誉自从北征以来甚是安分守己。此时他走到侯景身边,尽让着朱异有话先说,他静立等候。
“何事啊!”侯景拖长音调,拿着架子问道。
他对朱异从来没有格外地假以辞色。他心里也明白朱异这种小人,你越是对他拿架子,他就越是谦卑。
“明公可知道谁在洛阳城中?”朱异倒是丝毫没留意侯景有意摆架子,他也有意吊侯景胃口,以显得他这消息的价值。
只有萧誉心里暗自嘲笑两个人,表面滴水不漏,显得极为谦逊。
果然,侯景犹疑问道,“何人?”
“那个大齐天子高澄就在洛阳。”朱异大笑道,“明公一路大胜,他也怕了,亲来应战。明公不如挟大胜之威势攻下洛阳,擒拿高澄,齐国必定大乱。明公再渡黄河,取邺城,齐军到时候一溃千里,河南、河内、河北就尽是明公天下了。”
朱异激动得声音颤抖,就好像这事已成事实。他丝毫没有顾忌到旁边还有萧誉,没想过“尽是明公天下”这样的话会刺激到萧誉。
侯景这几日尽顾着想下一步的战策了,倒是没太留意外间有什么传言,军中有什么消息。他猛然听说高澄就在洛阳,心里倒是一荡。
而朱异描绘的大好前景也确实抓住了他的心,正符合他现在雄心万丈的心思。
侯景心里有自己的算计。
当然首先,他极想生擒高澄,高澄自己来就死,他心里别提有多顺意。
此外,侯景知道自己大胜的原因,正是因为部属的将士、军卒都以为自己家眷都被高澄所杀。因此将士为报仇雪恨才不惜拼命。而这个谎言必不能一直维持下去。等到他真生擒了高澄,谎言再被说破也就无所谓了。在这之前却是绝对不能的。
还有一个心头顾虑就是,他从建康而来,远行千里,军粮供应是大问题。供给不能支撑他打持久战。他必须要速战速决。
原本想着渡涡水东进彭城的侯景,听了朱异的消息几乎在一瞬间心里就决定要去洛阳,去生擒高澄。
本章完
作者:@沅汰
本作品在新浪微博首发
欢迎大家参与互动讨论,也可搜索
相关合作请私信联系
本书连续阅读:《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
了解本书前情,请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