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十九章:迎刃而解
“慕容行台是大齐的擎天之将,怎么会敌不过一个奸诈小人侯景?这其中必有原因。”高澄看着跪伏在他面前的慕容绍宗,“传言说 ‘得河南者王天下’,难道侯景竟信以为真了?所以抱定了必得之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河南州郡夺到手?”
高澄语气轻缓,可这话太重了。慕容绍宗吓得冷汗都出来了。原本当这传言刚刚传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心生畏惧。
慕容绍宗是东南道大行台,所谓东南道也正是河南。他是十六国前燕后裔,在前魏大丞相高欢辅国的时候就有人私下诬告,说他有复僻燕国之心。
现在的慕容绍宗哪里还经得起再被猜疑?
他再次稽首不起道,“陛下,是臣顾虑太多,总想防着弘农的魏军,怕被王思政趁隙而入,所以才没能用尽全力抵御侯景,让侯景步步进逼。臣愿率兵迎击侯景,以命相搏,必不让其再进一步。”
高澄走过来俯身把慕容绍宗扶起来。然后他转过身子往堂中走去。
“慕容行台,观其所由便知其人,反过来不也一样吗?侯景这个人你是才相识吗?他部下军卒想必大部分都是跟着降梁的旧卒,难道和他一样都是反噬其主的小人?不但反噬故主,还这么用命,你就不想想侯景用了什么办法让人如此甘愿为了他以命相搏?”
高澄在侯景身上是吃多少次亏的人。当初侯景反魏降梁时还布告天下说了许多的污言秽语,泼了他一身的脏水。
慕容绍宗听高澄这点拨倒是心里一亮。这些日子他又要顾虑南兵,又要严密盯着魏军,只想着怎么能又御敌,又守土,可怎么都没想过侯景心里是怎么想的。不得不佩服主上才真是大将之材,智谋心机非人所及。
入堂中请主上安坐。高澄也正想着就此便议议战策,便命都坐下说话。
当下吩咐看舆图。
战况虽知,可只有舆图摆在面前才能形势分明。不看则已,一看之下连高澄心里都是惊魂失魄。
所有人都不敢说话,看主上低头蹙眉专注于舆图。他本穿着袴褶、两裆铠,这时一手托着大袖,另一只手的手指正在舆图上轻轻点划而过。
侯景从建康发兵向北,渡长江,过淮河,过了汝水夺汝南悬瓠,又渡过颖水取了长社。
长社之西是虎牢关、洛阳城,可防他至孟津渡黄河取邺城。但洛阳之西便是弘农、潼关,魏军王思政、宇文泰正虎视眈眈。齐军正被侯景和宇文泰裹挟在中间。万一要是梁、魏两国一起攻齐,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另一种设想,侯景不往西来而往东去。渡涡水,取彭城、过泗水得下邳、再夺琅邪,向北过济水,返过来便可抄邺城之背。
而这一条路线恰正是齐国防范的弱势地区。
“绝不能让侯景渡涡水!”高澄决然大声道,抬头扫视诸将。
“陛下,这有何难?大齐军保社稷必受天道所佑,何必在此踞守不出,不如以攻为守,打侯景之措手不及。末将愿为主上之先锋,不要人多,五百骑足以,为陛下取侯景首级。”
又是龙骧将军彭乐。
崔季舒侧目而视,甚是不喜欢这人。觉得他未免过于大言不惭。
“子兴将军真让朕痛快之极。”高澄大笑道。刚才的满面阴郁至少去了一半。他此时也是心里并无把握,所以正爱听彭乐这样的豪言壮语。
如彭乐者可让士气大振。天子又这么喜欢他,除了崔季舒别人也不敢有不快。
“陛下,彭子兴将军言之有理,以攻为守可扼住侯景之喉。另可潜人至侯景军中,便可知其将士、军卒为何如此用命。知己知彼,臣有把握一举为陛下诛灭侯景。”慕容绍宗也满心振奋起来。
军心大振,高澄自然也就龙颜大悦。
慕容绍宗吩咐辅国将军潘相乐去遣斥侯。
潘相乐笑道:“陛下,侯景军纪涣散,军卒常出城来烧杀抢掠,长社城关防并不严密,捉几个人来,有何事一问便知,此事末将愿去。”
高澄当下便吩咐了潘相乐,然后又再议攻守之策,便命散去休息,以积蓄力量,准备大战。
春暖花开,洛阳城里是大战前的暂时平静。平静得像是一切都不是真的。侯景就在长社,那么近,几乎就是近在咫尺。
侯景还不知道,他的仇敌高澄就在距离他这么近的地方。此时他完全沉浸在战无不胜的兴奋里。要是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渡黄河,攻陷邺城,捉拿那个僭越的小儿高澄。到时候想怎么处置就完全由他。
侯景已经开始在想他要怎么处置高澄了。
潘相乐果然说话算数,办事甚是麻利。
两天后的大行台官衙,慕容绍宗到后堂来见高澄。
天子现在就在洛阳城大行台的官衙暂息。
院子里武卫将军刘桃枝一刻不肯放松地走来走去。他一眼看到慕容绍宗进来,知道他必定是有要紧事回禀,便不拦阻他。不然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来的。
恰好中书令崔季舒从屋子里出来,一看到慕容绍宗便笑道,“大行台,是不是探听到什么结果了?主上可是忧心如焚。”
崔季舒这话是有意给慕容绍宗压力。
慕容绍宗面无表情地向这位位高权重的中书令回道,“确实是有些消息要向陛下回禀,请夕郎代为禀报。”
他还是把崔季舒当成高澄身边的弄权“中常侍”了。
“什么消息?”崔季舒拿出中书令的架子问道。“陛下箭伤有些复发,正休息。大行台要是探听的不是什么重要结果,不能为陛下分忧,就不要打扰陛下。”
“侯景的消息,重要吗?潘相乐回来了。”慕容绍宗针锋相对地回道。
崔季舒看他半天,没说话,返身进去了。
不一会儿功夫,崔季舒又匆匆出来,一边跑下屋前石阶,一边急道,“大家唤潘相乐将军来见,要一并垂询。”
他那胖大的身子显得有些肥硕,想来是养尊处优久了,小跑之间颠得像白面团一样,真是有趣。
慕容绍宗知道主上极关心这事,他顾不上笑崔季舒,便亲自去唤潘相乐了。
不多会儿功夫,慕容绍宗带着潘相乐回见,按主上吩咐,把俘获的那几个偏、裨副将和兵卒也带来了。
一进来就看到主上高澄正在庭中踱步一边沉思。武卫将军刘桃枝和中书令崔季舒倒一左一右地静静侍立。
听到回禀,高澄立刻抬头,显得极为关注。
慕容绍宗和后面跟着的潘相乐都进来跪拜。
那几个被俘的侯景副将、士卒面面相觑。他们谁也没见过大齐的天子。然而军中传言大齐天子高澄是篡位之人,又残暴好色,喜杀戳,从没听过他一句好话。
这时突然见一姿貌美得遥不可及的年轻男子站在面前,简直有点不敢确信这就是齐国的皇帝。分明没有那么狰狞,这样的倾国倾城,心里就忍不住先有几分好感。
再见这位天子穿着袴褶便装,束着发髻只用一只玉簪,全身竟无一点奢华,和普通的将士无异,就更觉得好奇了。这种好奇之中又多了一点好感。
况且这位天子打量他们之时和颜悦色,也不像是什么好杀之人。原本以为死定了的俘虏心里有了生的希翼。
慕容绍宗和潘相乐奉命起身。
刘桃枝走过来,横眉立目地向几个俘虏怒道,“尔等见了天子还不跪拜?!”
高澄向刘桃枝做个手势制止了他,向几个俘虏浅浅一笑道,“既是北朝人,恐南朝居之不易,回来甚好。”
这时有个胆子大的偏将见皇帝和蔼可亲,便借机大声喝问道,“陛下抓了吾等难道不是要杀之?何必还要惺惺作态?”
高澄尽可做个温文而雅的天子,但刘桃枝岂容他如此放肆,上去一脚便将此人踹倒在地,怒道,“大家施恩,尔居然敢无礼?”
那人看来真是不怕死。因为绳所缚,倒地难以起来,一边又努力仰起脖子瞪着高澄,大笑道,“既已杀吾家眷,还说要留吾性命,不怕我以命相拼报仇乎?”
本章完
作者:@沅汰
本作品在新浪微博首发
欢迎大家参与互动讨论,也可搜索
相关合作请私信联系
本书连续阅读:《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
了解本书前情,请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