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
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
朋友朋友请你尝尝,这酒醇正,这酒绵厚。
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
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这是一首鄂尔多斯的祝酒歌。在内蒙古,每逢年节、假日,各种聚会,凡是欢聚一堂的时刻,基本都离不了这种祝酒歌。
伴随着祝酒歌,肯定是喝酒如喝水的豪放痛饮。就这样一边喝一边唱,往往是现场气氛热烈,人人情绪高涨。时不时地还有载歌载舞。
在这个地区,喝酒不是什么情绪发泄。不是一醉解千愁,酒是一种助兴的东西。酒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比如说婚礼上,新婚夫妻,还有他们的长辈,会托着哈达,捧着斟满酒的碗。没错,是碗。挨个儿给客人敬酒。哪怕长者已经是头发花白,一样也会双手捧起酒碗,举过头顶,满怀敬意地请客人一饮而尽。这是对新婚夫妻的最好祝福。
“金杯里斟满了醇香的奶酒,赛勒尔外冬赛
朋友们欢聚一堂,尽情干一杯,赛勒尔外冬赛
丰盛的宴席上烤全羊鲜美,赛勒尔外冬赛
亲人们欢聚一堂尽情干一杯,赛勒尔外冬赛
琴声悠扬,歌声清脆,赛勒尔外冬赛
贵宾们欢聚一堂,尽情干一杯,赛勒尔外冬赛。”
这是一首伊克昭盟祝酒歌,也是在欢聚时刻经常会唱到的。蒙语的唱法听起来更原汁原味。
在内蒙古,新人结婚典礼的前一天晚上,最至亲的亲朋会相聚,这是一种小规模范围的聚会,叫吃“小夜饭”。这种聚会上也经常边唱边喝。
喝酒的礼节:主人双手高举相敬,客人双接恭敬接过来。然后左手端着酒碗,右手用无名指蘸酒,向天一弹;再蘸,再向地一弹;第三次蘸后涂在自己额头。
这样的礼节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客人一饮而尽,这是对主人最大的敬意和感谢。
酒歌听起来都十分欢快,刚健,抒发美好感情,或者是感恩,或者是歌唱草原,歌颂深情厚义,或是那种舞蹈型的(《长尾红马》之类描写动作的等等)。
除了酒,说到特别的美食,传统奶食品肯定少不了。奶食品都是以鲜奶为原料制作的,不是正餐,但既能作为正餐的辅助摆在餐桌上,也可以作为平时的零食让人信手拈来。
奶食品的味道都回味无穷,特别耐人寻味。品种包括:奶皮子、奶酪、奶豆腐、黄油……
纯正的酸奶乍然入口觉得酸涩无比,难以下咽。但是会特别让人上瘾,再也无法放过。如果用黄油煎面包片,香味就别提多么诱人了。
既然说到了奶食品,再说说其它的食物。像是牛肉干这种,万能的马云爸爸家什么都有,也就没什么可说了。苏尼特羊肉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有的东西,只限于在本地食用,换了地方水土不服,做法有点差别吃起来也不一样。
有一种面食,叫作花莜面,其实应该是燕麦。它的主要产区在清水河县。因为气温的原因,此地特别适合这种燕麦生长。燕麦加工成面粉,这就是制作莜面的原材料。莜面的营养价值据说很高,这个不是本文讨论重点。但有一点,莜面含糖量低,应该很适合减肥。
莜面可以做出各种形状,也可以有各种蒸、煮、炒的吃饭。可以像是面条一样吃,也可以拌凉菜吃。这是离开内蒙绝对吃得不正宗的东西。说起来也未必人人交口称赞,就是新奇。
还有一种食物,要求更高。这种食物叫炸糕。黄米磨成粉做外皮,里面是豆馅。说起来倒没什么特别的,但需要现做现吃。刚做好的炸糕,外皮焦脆,颜色金黄,里面又糯又软,还有黄米的香味和豆馅的特有味道。但如果不爱吃甜食的就不要尝试了。
这个必须是妈妈做给你吃。因为只有这样,原材料的质地才能得到实足的保障。不然也就不要尝试了。
有一种食物,名字叫做“稍卖”。发音是这个发音,但是遍街市的店铺都写成“稍美”。
这必须在当地吃。如果在外地吃,有可能给你做成什么包子、饺子一类,完全不对味。吃法有蒸着吃的,也有煎着吃的。味道很浓郁,吃不了几个就饱了。
和稍卖配套的是内蒙砖茶。砖茶形状是长方体,十分坚硬结实,捣碎以后泡茶喝。味道有点像普洱。
除了美食,还有美景。众所周知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就别提了。额济纳胡杨林,大小兴安岭,苏牧山,阿尔山,库布其沙漠,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