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第二章(抄录)

(2009-02-19 18:44:39)
标签:

持斋

善念

恶念

圣贤

孟子

分类: 金鉴堂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

 

训曰:凡人存善念,天必绥之福禄以善报之。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之故也。苟恶念不除,即持念珠,何益?

 

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功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训曰: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盖明在礼乐,幽有鬼神。然敬鬼神之心,非为祸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气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念念敬斯念念,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紒纷(矛昔)”其斯之谓与?

 

训曰:近世之人以不食肉为持斋,岂知古人之斋必与戒并行。《易·系辞》曰:“斋戒以神明其德。”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也。所谓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古人无一日不斋,无一日不戒。而今之人,以每月的某天某日持斋,已与古人有间。然持斋固为善事,可以感发人之善念,第不知其戒心何如耳?

 

训曰:子曰:“志于道。”夫志者,心之用也。性无不善,故心无不正。而其用则有正不正之分,此不可不察也。夫子以天纵之圣,犹必十五而志于学。盖志为进德之基,昔圣昔贤莫不发轫乎此。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志于道,则义理为之主,而物欲不能移,由是而据于德,而依于仁,而游于艺,自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涵泳从容紒纷(矛昔),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训曰:孟子言:“良知良能。”盖举此心本然之善端,以明性之善也。又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非谓自孩提以至终身,从吾心,纵吾知,任吾能,自莫非天理之流行也。即如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尚言于“志学”、“而立”、“不惑”、“天命”、“耳顺”之后。故古人童蒙而教,八岁即入小学,十五而入大学,所以正其禀习之偏,防其物欲之诱,开扩其聪明,保全其忠信者,无所不至。即孔子之圣,其求道之心,乾乾不息,有不知老之将至。故凡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其择善固之,克己复礼,循循勉勉,无有一毫忽易于其间,始能日进也。

 

训曰:人之为圣贤者,非生而然也,盖有积累之功焉。由有恒而至于善人,由善人而至于君子,由君子而至于圣人,阶次之分,视乎学力之浅深。孟子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积德累功者亦当求其熟也。是故有志为善者,始则充长之,继则保全之,终身不敢退,然后有日增月益之效。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其功用岂可量哉?

 

训曰:偿谓四肢之安逸也,性也。天下宁有不好逸乐者,但逸乐过节则不可。故君子者勤修不敢惰,制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是以身安而泽长也。《书》曰:“君子所其无逸。”《诗》曰:“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至哉,斯言乎!

 

训曰: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

 

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则为圣贤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暗室不欺。”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是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

 

训曰: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是故心存私便是放,不必逐物驰骛然后为放也。心一放便是私,不待纵情肆欲然后为私也。惟心不为耳目口鼻所役,始得泰然。故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训曰: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逐事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事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训曰:古圣人所道之言即经,所行之事即史。开卷即有益于身。尔等平日诵读及教子弟,惟以经史为要。夫吟诗作赋,虽文人之事,然熟读经史,自然次第能之。幼学断不可令看小说。小说之事,皆敷演而成,无实在之处,令人观之,或信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说者譬喻、指点之本心哉!是皆训子之道,尔等其切记之。

 

训曰:凡人养生之道,无过于圣贤所留之经书。惟朕惟训汝等熟习五经四书性理,诚以其中凡存心养性立命之道,无以不具故也。看此等书,不胜于习各种杂学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