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追过的岁月

(2013-04-19 22:23:19)
标签:

青春

艺术家

少年心气

岁月

分类: 为人生插上艺术的翅膀

     最近炒得火热的王菲的新歌《致青春》,还有赵薇的处女作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纷纷感慨青春,怀念青春,让这有些寒冷的春天多了几份绿色的妖娆和年少的活力。

 

     本科时老师推荐过一部英国广播电台BBC拍摄的《印象派》,印象很深,故事以莫奈的个人经历与老年的回忆为线索,串起了印象派、后印象派艺术家们的故事,整个片子融合在绚烂的色彩和闪烁的水光之中。片中年轻的艺术家们一起饮酒,戏谑,聊生活、女人,也为各自的艺术观点而争吵、打架,也相约夹着画板,支着画架外出写生,谈天论地,他们的岁月就在风中飘荡,在水中摇曳,甚至在沙场中消散,化作了印象派的缤纷世界。

 

     几个学艺术的朋友在咖啡厅聚会,感慨时代变迁,艺术家在一起不再聊艺术,而是聊鸡毛蒜皮的琐事,丝毫没有艺术家的味道。其实,这或许就是当下生活的常态,艺术的本来模样,并不值得过分悲哀。贡布里希说,没有所谓的艺术,有的只是艺术家。问题是,艺术家又是谁呢?谁又有权定义艺术家呢?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可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位艺术史上的萨满师更深沉的解说,即“创造力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利,艺术并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而是一切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想象力的产物”,或许更多是说人人具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能,需要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挖掘,用生命去体悟。话又说回来,人人都是艺术家,那么艺术家不过是平凡之人,那么艺术家在一起聊家常,甚至比俗人还俗也是正常之事。大野洋子(或译为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的反战口号“要爱不要战争”,通过度蜜月时在床上进行为期整整七天的“床上和平运动”,公开接受媒体采访和拍照,引起时人的激烈争论。他们把夫妻之间的那些事变成了行为艺术,又因为艺术家的身份和无穷的想象力,以及善良的初衷,而成为了行为艺术的浪漫经典之作。

 

     旅法当代艺术家杨诘苍在《白南准的裤带》里曾谈到他在法国生活20多年的经历,参加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大地魔术师》展览之后,年轻的他和黄永砯都留在了法国。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艺术家之间建立的是一种互相帮助的邻里关系,而并非我们想象的天天大谈艺术之道的生活:

 

接触他们二十年,我们之间真的没有谈过怎样做展览。关心对方,了解对方,你做你的,不要吃醋,我做我的,互相帮助。帮助不是帮助做作品,而是帮助看管孩子啊、运作品啊,浇花养鱼啊。这也是艺术,通过生活上轻松的关系,艺术就产生了。我跟黄永砯从来没谈过一句话关于作品,尽管我们住得很近,大家都知道底在哪里。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大家心里面有一种感觉,这个特别有意思,心有灵犀,像释迦摩尼和迦叶的拈花一笑,什么都通了。”

 

艺术家的青春也就这么在一念之间过去了,不过往往诞生了一些生活与艺术交融的感人作品。南斯拉夫行为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与他的灵魂伴侣Ulay据说是在纪念两个人的感情而相约从长城两端行走时,Ulay被异国美人给劫走了心。而2010年,阿布拉莫维奇在美国现代艺术馆静坐了716小时,表情淡然地默默与1500个陌生人对视,形形色色的人坐下,对视,走过她的人生,唯有Ulay的突然出现让她不知所措。Ulay靠近桌子坐下来,耸耸肩,两人默默相视一笑,让她顿时颤抖起来,满脸泪痕,最后友好地握手,默默告别。两个人所经历的岁月在不言中延续,碰撞,最后又断裂,相错和消失,却在彼此的生命中投下了影子,在艺术的世界里升华。

 

有时候,青春的岁月就是一幅画,一句台词,一本书,一首歌。一位学建筑的朋友说起他本科毕业的时候,一首阳台外的歌梦回牵绕他四年的岁月,却始终不知歌是谁的,也不知道谁放的,却总给他以鼓励和慰藉。当这件事已经渐渐淡忘时,到毕业季的时候,他在收拾行李的时候,突然又听到了阳台外的这首歌,他寻着音乐奔出去,也找到了播放音乐的主人,激动地记下了歌名,他觉得这就像母校送给他的礼物,陪伴他到新的环境中深造。

 

告别了,那些年追过的岁月,却又在不经意之间,在时光的拐弯处,与君相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