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左走?向右走?

(2013-03-24 21:36:48)
标签:

绘本

三联绘本馆

铁轨的尽头

书评

杂谈

分类: 为人生插上艺术的翅膀

向左走?向右走?
                                    《铁轨的尽头》 封面(网络图片)
     还记得孩童时代玩耍的火车玩具,总是绕着环形的轨道不断环形行走,“哐砌——哐砌——呜——呜——”,火车行走的声音,仿佛穿透了云霄,带着思绪的乘客,冲向了天外,来到了想象的国度。可是,玩着火车的孩子,是否询问过自己,倘若还未到站,火车的铁轨就没有了,我们又该怎么办?意大利的绘本作品《铁轨的尽头》就为我们呈现了问题的精彩答案。

这本绘本是由意大利的独立编辑玛努拉·萨勒维撰文,意大利插图画家莫里兹·克列罗绘制创作而成。人物造型风格粗犷,表情夸张,有着尖而挺拔的大鼻子,圆圆的小眼睛,而背景绘制细腻,更多使用电影的场景镜头,如火车行驶在大桥上,就像远镜头,碧绿的天空,和咖啡色的桥梁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红色的列车在画面上端行走,火车喷吐的烟云也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宛如游走于云端之间;而表现火车没有轨道的一幕,采用了俯瞰角度的近镜头,画面从司机维克多无奈地摊着双手,背对着观众,站在火车轨道的尽头处,面向火车,与惊讶的售票员玛格达遥相呼应,而火车的滚滚浓烟也变成了竖直的一条,直冲云霄,列车也融入了棕色的背景之中。

之后,故事从现实进入了神奇的想象世界,两个合作多年的伙伴就人生往右往左走发生了分歧,维多克拿着刷子和油漆往右画轨道行走,而玛格达则向左画轨道行走,在画面上出现了色调不同的田野方块,还有火车烟囱里冒出的笔直的烟雾,暗示火车停滞了步伐,也与前面的画面形成呼应,颇有法国画派莫迪尼阿尼的色彩风格。维多克手里拿着刷子画铁轨周游世界,穿越城市,森林,等等,终于有一天油漆突然用完了,就像预定的人生轨迹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故事,让人措手不及,不知如何面对。犹豫彷徨许久,维多克尝试放下笔刷,小心翼翼地行走,就像婴儿学步一样,然后是乱跑,借用了近镜头的画面,维多克单手翻阅栏杆,酷酷地姿势,连帽子跌落了都不管了,就像奔跑的野马一样,自由自在。

这本绘本的构图类型多样,充满了奇思妙想,例如维多克乘热气球和乘游轮的场景,一个借用了仰视的镜头,只有笔直的高楼大厦的顶部,维多克从热气球里探出小小的头,而另一个是描绘了占据的画面1/2的巨大船体,人物显得十分渺小,可他站在船头拿着望眼镜眺望远方。两幅画暗示了一种人在世界之中的力量,可谓是心比天高,比海阔。而表现维多克尝试不同工具的画面则借用了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将不同场景糅合在一张画布上,就像敦煌的北魏壁画一样,在同一画面上多次出现同一人物,却讲述了不同时空的故事。

最后的结局是浪漫的,维多克在巴黎尝试唯一没有试过的交通工具——电梯,无意间发现了同样绘制铁轨的玛格达,两个人也紧紧相拥在埃菲尔铁塔上,画面上不见埃菲尔铁塔的全貌,而是交错的钢架与漂浮的云朵,还有男女主人公温馨相拥的场景。那么,接下来的人生向左走?向右呢?他俩又发生了分歧,但已经学会了彼此妥协谦让,两人手牵手,抛银币把前路交给命运,正如作者写的“也许这才是最佳的旅行方式,胜过世界上任何轨迹”。向左走?向右走?也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颗心紧密相连,倾听心的声音,顺其自然,走向未来。

向左走?向右走?

向左走?向右走?

         《铁轨的尽头》插图网络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彳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