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世博会归来

(2010-07-09 14:53:07)
标签:

上海世博会

各国馆

小狼

分类: 行者无疆

上海世博会归来
                                                    非洲联合馆里的艺术品

 

   世博会归来了!小狼观看了几日的世博会人山人海(每日园内达30-50多万人),感受比肩继踵的贴身热舞同时,也有幸欣赏了风格迥异的各国馆的风采,记忆最深的是法国馆和西班牙馆。欣赏好看的馆都是要付出几个小时排队代价的,例如英国馆以其引人注目的造型设计吸引眼球,梦幻的造型没有工业机器的冰凉感,但是据说排队要排5,6个小时,让人只好望而却步。

    法国馆和西班牙馆也是在炎日下排长队才得以进去欣赏片刻,法国人很会营造浪漫的气氛,例如馆内的藤条瀑布还有时尚展示厅,而罗丹,马奈,米勒,塞尚和梵高的原作更是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王国的独特品味。马奈的《阳台》是小狼比较喜欢的作品,他喜欢用黑色以及白色,却又往往是在户外强烈的阳光下,不同于印象派的其他画家,比如雷诺阿笔下的女人体,总是随着环境色而改变肤色,显得五彩斑斓,妩媚动人。马奈的《阳台》里的女人,小提琴家克劳斯和印象派画家莫里索特,却是穿着纯白色的长裙,画家大胆地用白色画出衣服的褶皱和质感,与背后身着黑衣的画家基勒梅形成鲜明对比。马奈的作品一向以大胆新奇,平面化以及未完成感著名,例如他的《草地上午餐》《奥林匹亚》,这幅《阳台》也毫不列外,比如人物面部模糊,有人甚至批评不如旁边的花草刻画细腻。但是当你站在原作前,你就不会质疑它的真实感,因为在阳光下看人物面孔就是一个模糊不清,只有隐约的色斑,也更多是人物整体形象的把握。

    西班牙馆外馆造型很有高迪作品的味道,打破了常规的几何状,而且是用藤条编制,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馆内营造的洞穴气氛,很有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原始神秘感,电子大屏幕展现了西班牙的人文风情,比如斗牛士,奔牛节,还有毕加索的艺术创作影像,地面也微微震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一位睡美人躺在画面舞台中央,大屏幕上万马万牛奔腾的声音,以及观众的喧闹声都不能惊醒她,她也只是偶尔翻翻身,直到很有西班牙民族特色的音乐响起,睡美人方才被唤醒,起身掀动黑色的披肩和舞裙,舞姿奔放热烈,又高雅舒展,观众的心也随之起舞。当音乐声戛然而止时,舞者又继续躺在舞台中央,成为睡美人,喧嚣的世界也不能惊扰她的美梦,只待音乐声再次响起,就像唤醒童话里睡美人的那一吻。据说西班牙的弗拉门戈是很追求观众和演员的心灵相通,我想在这“原始洞穴”的表演,也让参观西班牙馆的观众与舞者产生了心灵的互动。

   几日的参观下来,小狼也开心地累倒了。记得在游玩世博会的时候,听到一个女游客在电话里嚷嚷,“不来后悔,来了更后悔”。估计她是世博会的贴身热舞给贴坏心情了,小狼倒是没有这么悲观,当然也没有官方报道的“8成以上的游客表示十分满意”那么乐观。办这么一个世博会还是煞费工夫的,各国都竞相展示自己的风采,比如意大利馆就急于把自己的宝贝用上现代化的数字方式展现出来,却给人的感觉是太多太杂,缺乏主题,没有西班牙馆的简洁明了。最好玩的是遇上暴雨天,意大利馆内变成了水帘洞,地面上五颜六色的桶,伴随滴答滴答的漏雨声,让人们在馆内跳起了雨中曲。据说世博会的兴起就与科技发明的交流有关,如今的世博会也越来越依靠电子信息科技,为观众制造虚幻的世界来体验,让人惊叹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同时,另一方面似乎又感觉缺乏了一点人文关怀,不过琳琅满目的各国商品倒是不少,特别是在亚洲联合馆和非洲馆,也引得游客争相购买,人气十足。

 

上海世博会归来
                                       斯里兰卡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天花板壁画 

上海世博会归来

                                                        摩洛哥馆展示的各种当地盛产的香料

上海世博会归来

 英国馆

上海世博会归来

西班牙馆内的舞蹈

上海世博会归来

法国馆 米勒《晚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