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何处行走?
(2010-06-25 00:14:11)
这一刻,行走在初夏的阳光里,步轻快如跳跃的小鸟,那被琐事禁锢已久的心,似乎也解下了沉重的锁链,就像那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久经磨难,双脚再次踏上土地,受到爱之羽翼的庇护,走向希望的光辉。雪莱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最后吟颂到,“不要放弃希望,希望自会在艰难中实现它的梦想”,不禁让我想起一位中国女作家的“即使生活已因成熟而沉重,仍需有梦,有轻盈的小鸟在枝头鸣啭,有湿润的露滴将人生温润”,这段话大约是在10年前偶然所见,却从此在我记忆的神秘园里深深扎根,在遭遇人生的无奈时,就会想起这段话,为自己熬一碗心灵的鸡汤,滋补精神,笑对生活。呵,艺术的魅力是让人心动的。
说到这里,想起近日听的宋冬的讲座,以前不大理解他的一些作品,比如说他的“哈气”,但是对他的《水写日记》《抚摸父亲》却又一种莫名的喜爱。通过宋冬的讲座,更深入地了解了他的作品创作和内涵。他喜欢思考关于机缘,有无,时间的深奥命题,却不是架起空洞的艺术框架,做让人稀里糊涂的被忽悠的艺术,而是在生活中,寻找最真实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寻找执着之心与周围生活的关系,比如《抚摸父亲》中,通过与父亲语言上,肢体动作上的交流,来思考两代人的代沟,以及表达爱,又如《物尽其用》,缘起是为了让母亲摆脱失去父亲的痛苦,却升华成了一种人类普遍的真实情感,而不是仅仅停留于个人的悲痛和哀悼之中。宋冬也经历了每一个平凡人所要遭遇的人间幸福和悲剧,他的作品也多多少少与其相关,但他不是停留于简单的情感发泄,而是带有一种追问,并且把普通的情感进行艺术的提炼,转换为触及心灵的物质语言呈现。
曾以为,艺术家都是超凡脱俗之人,其实不然,很多时候,艺术家比普通人更平凡。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会遭遇生死离别的问题,这是常人都会遇到的,他们也不一定会遭遇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地震,海啸,抑或世界末日,但是他们拥有一颗细腻的心,把人生体会抽象出来,转化成一种与他人能产生共鸣的情感,他们也拥有一种平凡的智慧,把司空见惯之物提炼出来,用最朴实的艺术语言描述出来。即使当物质的欲望填满了人类的灵魂,也有艺术家像稻草人一样守望着一片平凡的土地,那里即使产不出黄金白银,却是人类精神最后的乐土。艺术家的作用,其实有些像老庄的哲学所讲的,认为道在蝼蚁中,在稗中,在尿溺中,道无处不在,却是至高无上的,而那些得道之人,虽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但是表现出来却是最普通的人,他们所获得的天乐,也是“至乐无乐”。或许,在生活中,艺术家不是高高在上的,相反是最卑微的人,在精神上,艺术家却可以是国王是王后,为人类守候心灵诗意的栖息之地。
http://imgcache.qq.com.qqdiy.info/a/s/m.php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