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莲塔的血脉

(2007-09-15 04:38:06)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古镇拾遗
   翻开友人送的新著,看到了其中一篇报道《乌镇白莲塔塔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不禁想起四年前一幕。

  历史的乌镇以市河——车溪为界,河东青镇,河西乌镇。虽分属嘉兴府和湖州府管辖,但并不妨碍先人始终视为一体的情怀。在青镇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建了寿圣塔后,乌镇在六十年后也建了白莲塔。在我们祖先的眼中,“双塔凌云”是这个江南重镇千年泱泱气度的象征。可在我看来,这东西二塔和蜿蜒的车溪,分明是一幅伏羲八卦图,演绎着这块风水宝地的阴阳调和及衍生不息的风水。

  只是,如同当今所有曾经的辉煌古镇一样,先人最推崇的古迹一一都因历史的无情而难逃厄运。一九九九年当乌镇开始启动保护时,两塔都己杳无影迹。

     

  一直认为,古镇沧海遗珠的历史遗存无论是实物还是信息都弥足珍贵,但岁月风尘和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古镇已颓败得让人痛心,乌镇也并不例外。尽管当地各界和群众对“分水墩、普宁寺、东西双塔”这些曾经使无数代乌镇人引以为傲的历史遗迹加以恢复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实施保护的首要目标是努力整治古镇的整体风貌。从二○○○年一期工程到二○○六年年底二期工程结束,乌镇古镇保护工程仅拆除建国后各个年代陆续建造的不协调建筑和搬迁镇区各类企业的面积就已超过五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已达3个亿。这种我们称之谓“减法”的思路,使乌镇仅存的历史建筑风貌得到了完全展示。东栅、西栅街区成为所有江南古镇中历史建设风貌最好的保护区,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世界遗产专家马兰诺斯的高度肯定。

  但是伴随其中的也有曲解和误读。至今清楚记得2000年拆除东栅不协调新建筑,拓展原修真观广场时,几十个老人每日站在新华桥上大骂败家子的声音,其中也有不少人士甚至一直指责乌镇在拆除老房子和老桥。而对这些压力,二期保护工程尤显任重道远。

    2003年底,西栅的保护全面展开,对西宝塔——白莲塔的恢复重建摆上了议程。史载东宝塔寿圣和白莲两塔为同构同形,庆幸的是寿圣塔在民国《乌青镇志》上有一外貌照片,遂请设计院按原图原样进行了设计。白莲塔这个乌镇最重要地标建筑的恢复性重建,不仅应体现乌镇先人精神力量的接力重显,更应在物质的传递上找到落点。如何体现重建白莲塔与历史白莲塔的内在联系,这个问题在我思考了多年,也调研了多年。

  建于北宋的白莲塔遗址现位于市康慈医院(精神病院)内,周边林立的病房和不协调环境根本不宜重建。多方选址,最终选定在环湖岛东北角上的苏杭大运河转弯处,一塔锁河,道尽古镇重生的风流。

  为了期望在重建白莲塔的地宫中置入千年威耸的灵气,经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文物局批准,03年12月12日,由杭州考古挖掘队对白莲塔遗址地宫进行挖掘。

  挖掘前几天一直下着雨,然到正式开挖的那一天,天突然放晴了。刨去花坛的泥土,三天后,宝塔遗址地宫上的石板开始显示出来。至今我还记得那一天早晨,我守在地宫旁,期待着见证上千年古镇沧桑的地下生灵出现。石板很快地被撬开了,令人失望的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地宫。

  确实感到很沮丧,这毕竟是市级重点保护文物,挂了十几年保护的牌子其实是守着一个空的穴。显然,这遗址早被盗掘一空。

    但很快我又感到了这次挖掘的不同寻常。

  抹去表面一层浮土,大面积塔基开始真正的显示。比常规规格略大的特制塔砖整齐平铺着,一块块厚重结实的青砖上,每块都用朱砂红笔写着一个名字:朱二娜、李之松、章祖鑫……这分明是几百年前乡人在建塔时捐助的遗迹。岁月己翻过不知多少篇幅,但青砖上的朱砂笔划却鲜艳如初。看着这一个个红色的姓名,我内心感到了极大的震撼,如同见到了一个个先人的灵魂。这一笔一划红色的朱砂,是故人顽强生命延续的血脉!

  六个月后,这批写着故人姓名的旧塔青砖放入了新建的白莲塔塔基地宫中。白莲塔,这个乌镇历史书记载屡毁屡建屡修达12次的精神之塔,传承着历史的血脉,在今日的朝霞中绽放了从未有过的圣洁。 

              白莲塔的血脉

     原塔基遗址是医院院内花坛,挖去表面土层后,塔基开始显现。

 

              白莲塔的血脉

                    空空如也的地宫,无泪诉说岁月的无奈。

 

                 白莲塔的血脉

            挖出的老塔砖构件。沉睡数百年的砖雕佛像被清晨一缕阳光照到。

 

              白莲塔的血脉

                   为数不多的老塔构件,散落在塔基周边泥土中。

 

        白莲塔的血脉

                  成片的写着善捐先人姓名的青砖。

 

              白莲塔的血脉

    这片砖上依稀还可以看出“白莲“两字,仿佛读到古塔的昨天,今人感叹不已。

 

              白莲塔的血脉

                     “弟子梅宥拾砖—片”

 

              白莲塔的血脉

                   “沈十娘”,亲切的姓名。

 

              白莲塔的血脉

                       美丽的白莲塔再次矗立在运河之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千工床的悬念
后一篇:老门后的新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