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片牖之美

(2007-08-24 18:57:10)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吟歌

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象形,凡囱之属皆从囱。窗,或从穴。——《说文解字》。

如果让我对江南民居组成构件之美作一排列,我肯定会把窗放在第一位。

窗棂之美,首先体现了江南民居建筑文化的精华。与欧洲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不同,江南民居采用的是以樑架为承重结构的框架结构,而将墙从承重功能中分离出来,民间以“墙倒屋不坍”来描述此类建筑的特点,而窗棂在这种特殊的建筑组合中扮演了具有实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可通气,以泻闷热湿潮;对内可围合,关起是窗,打开是门。家中恰逢婚丧大典或宴请宾客,卸将下来,横着搭起还可以放碗筷锅盖。

世界上没有一种建筑的窗户能像中国江南民居一样承担着如此众多功能和变化的角色。

与江南其它地方窗棂的实用功能相比,乌镇窗棂的形式之美更恰如江南人的委婉温丽,雅致而轻灵。乌镇建筑多两层,或几井深宅,或临街店肆,但窗的式样都融合了实用和美观为一体,岁月更迭,天工传承,创造了无数的变化。

有钱大户人家的正厅中,通常有一排气派的落地长窗,上面架设着横风窗,把左右厢房进行隔断,长窗上绢画灵动,古柏欲翠,盛世景象俨然。

殷实小康人家,守着前店后院,一蓬南天竹,一个大水缸,一排短窗,衬着灰砖水磨半墙,方块斜排,对缝整齐,处处透着悠闲和精致。前店生意的鼎沸透过青石天井,穿过排排窗户,不断把来日的富贵与满足送给后院中的女眷。

一般人家,守着下岸的二间店铺,风可穿堂,雨可进屋,无须再设直棂裙板,简简单单把临街的木店板一截为二,上面的木板用小棍一支,就是合和窗了,乌镇人也叫推板窗,街上的行人看不到层里的表情,屋里的主人却听得到外面的脚步。

在乌镇,最透着情思意味的除了水阁上的一排排板窗外,恐怕就是漏窗和空窗了。

严格意义上讲,这两种窗已经摆脱了窗的实形,上升到了精神需求的层面。

漏窗通常用于院落或民居之间隔断的高墙中,除了起通风作用外,还可以解决过于高大墙体的风阻问题。乌镇除了极少数漏窗用膏泥塑成牡丹喜鹊等图案外,大部分漏窗用薄而挺的线砖或青瓦拼砌堆叠而成,其外部常设一凸出的边框,中间有长方、横方、六角、八角、菱形等各种变化组合图案,大面积白的墙,嵌着黑色花纹图客的漏窗,朴素又安静。特别喜欢一种最简单的、用青瓦一层一层错开叠起的水波图案的漏窗,傍晚时分,夕下的阳光从西边透过漏明墙,洒在地上,如同一把闪闪的金色鱼鳞。

空窗则更把窗的美与江南民居的美结合到了极致。在西栅灵水居中,就有许多在长廊、亭榭墙面上的空窗,步移景换,从一个空间透过窗口看到另一个空间,内与外、景与建筑渗透交融,重叠交错。每每走过,我特别喜欢透过空窗望一望那墙角的一株芭蕉,感觉“隔窗赖有芭蕉叶,未负潇湘夜雨中”的意境。

乌镇窗棂之美,更美在窗户式样和装饰手法的多样。如今,很多珠光宝气的酒店、商店甚至老板的办公室中,常可看到这些拥有冰纹、锦纹、万川纹等各式花纹,用浅雕、镂空、透雕而成的“石榴百子”、“连升三级”的华美图案的窗棂,它们孤零零地被挂在墙上,不再开启,成为了一张张僵死的名片。

在西栅的保护修复中,一次我偶然在蔡家厅最后一进的二楼上发现了一排独特的蛎壳窗,只是许多都已散落在天井中那些年久的杂物中,这是最典型的江南古镇的传统窗棂。因为二、三十年代时玻璃还十分罕见,大多数的人家只是将蛎壳片磨成 3公分左右的方块,放在竹窗格上外,用竹片和细钉固定以用作采光。我马上让人从一堆垃圾中把已经散落的一片片蛎壳清理出来,同时把原有已东倒西歪的排窗用麻袋一只只装好,编上号,生怕遗漏了一片珍贵的历史鳞片。只是在修复时,发现还是少了很多,不断地寻找甚至上网查询,终于了解到在福建还有这种适合的砪蛎壳存在。于是专门派了人去,找到了这些蛎片,只是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这些蛎片变得四角翘起不再平整,而且更加细小……

人总是通过某一窗口了解窗外面的另一世界。可我每次站在这些蛎壳窗内向外看时,吸引我的不是窗外的风景,而是那挂在竹条上的蛎壳片,在窗外光线的照耀下,它有一种似透非透的嫩黄色,仿佛轻撩起了它久藏的面纱。

真的很爱这里的每一扇窗。

 

 片牖之美

这排窗位于西栅益大丝号茧房朝南,线条简洁而韵动,我极喜欢。

 

片牖之美

这是修复后的蔡家厅后二楼的蛎壳窗,片片历史,片片风韵。

 

片牖之美 

从老街上恒益堂会所对面临河店铺的蛎壳窗向外望去,嫩黄的斑斓中透出丝丝绿意,一种久违的温情在脉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上帝之眼
后一篇:礼遇之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