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帝之眼

(2007-08-23 21:35:14)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吟歌
    今晚,女儿在我电脑中安装了上帝之眼(google earth),努力搜索着她十七岁的世界。

    我接了过来,键入了“乌镇”两字……

 

     一片斑斓。“乌镇”两字是如此之快地跃入在页面上。除了一个小圆点之外,没有周边城市城镇的地名。拉动着方向键,一点点、一点点从一片混沌的色块中逐渐清晰,上帝之眼下的乌镇渐渐地显示了俯视的轮廓。小小的页面上,一个不规则的“十字形”墨绿色骨架安静地卧躺在那里,中间分明是市河,蜿蜒在苏杭运河的南边,而四至的南栅、西栅、东栅、北栅演绎成了四条长短不一的绿色长龙,仿佛牢牢地吸附在广袤的地表上,努力证明着六千年来漫长时空中被凝固被磨损的印痕。

    如同一场心仪已久的时空之约,几千年来流淌演绎着子川上曰的那句逝者如斯夫的叹息,突然被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我眼前的活生生的生灵所碾碎。这块已经滋养了我半生的土地,给了我生命和成长,给了我快乐和泪水,给了我辗转彻夜的煎熬,也给了我受尽委屈误读的安慰。但当她第一次如此完整地、用充满着生命气场的怀抱拥抱着我的时候,我却感到了一丝战栗,一丝敬畏,一丝陌生。

    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也没有声音。看不清澄澈如镜的车溪和夜露湿润的石板,但分明听见了磨刀匠的吆喝;在幽幽的染店长弄中穿过,看见了徐家厅下昏暗的烛光,火苗摇曳,照着发黄的帐页;闻见了通济桥外廊棚下茶烟氤氲;我甚至看见了在朱漆凋落的绣楼中端坐的女子寂寞幽怨的眼光。人类文明的农耕文化在1000多年前已经在这里硕果累累,丝绸的霓裳蕴含了四栅河面上的小船主人的梦想。无论“徐东号”的银子富甲天下,还是乡民先辈的粗饭饴养世民,这块土地上,始终没有垒满黄金的高贵,也没有沦落世尘的卑微!

    历史的尘埃无法抹去岁月赋予的沧桑和沉重。从吴越争雄的金戈铁马,到“长毛”义和团溃退南栅后的片瓦无存;从太湖强盗的黑夜掳杀,到日本小鬼子的火烧北栅,这块土地似乎始终在水草丛生的荒芜里挣扎。不屈的尸体在这里腐烂被长埋,却如同种在历史隧道中的一粒粒种子。走过兴起和鼎盛、衰亡和复兴的轮回,残垣断壁,肆虐天灾,永远无法覆盖这绿的郁郁葱葱。

    没有永远不落的太阳,也没有永远不变的生活。时间过去了,过去的一切过去了,但沉淀历史留下的宿债,使我们相约于今天,谁与历史同行?肩上更多的是一份责任。重拾我们的自信,在充满焦虑和无奈中不断选择和坚持。

    罗曼罗兰说过:“这里无所谓精神的死亡或永生,因为它的光明从未消失,它只是熄隐了又在别处重新闪耀而已。”

    此刻,眼泪打湿了我的眼角。

    因为我读到了上帝之眼下乌镇的过去和明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市河之殇
后一篇:片牖之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