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河之殇

(2007-08-22 17:49:38)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吟歌
   现在的乌镇是由在1950年前同样拥有典型“丁字形”城镇格局的乌镇和青镇合并而成的,因此如要形象地想象现在乌镇城镇形制特征,可以把这两个“丁”字形一个调转180度头碰头对接起来,“丁”头上一横两端就是北大街和南大街,一头“丁”字竖笔是东大街,另一头“丁”字竖笔是西大街,只不过两个“丁”字不是完全竖向对准,错开了一段距离,这也就是东大街和西大街不在一个东西轴上而错开了近300米。而“丁”字上相叠的两横之间就是市河了。只不过原来的市河很窄,乌(青)镇志(民国)所记载“市河为镇水北流泻入烂溪之咽喉,两岸居民逐渐侵占,历年愈久,侵占愈甚,至光绪初年,市河型字圩一段阔不盈尺,河中只容一舟,遇有来船,即不能通行……”。到1948年,“市河在北河桥热闹市区,宽度不到二公尺”。
    乌镇市河在1925年、1934年历经二次疏浚,到1951年春,乌青两镇合并后没几个月,在亲任指挥的头任县长发动下,将河面从6米—8米拓宽至20米,这次疏浚还把原有河道进行了裁直加深。但仅过了十五年,1966年的2月14日,在当时这个还不为国人知的西方情人节里,乌镇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镇建成区布局调整展开,北从北栅外的现水泥厂到南栅竹行头,全长3公里的乌青市河大规模开挖拓宽工程开始了。此次开挖拓宽工程有关数字如下:
  拆除岸一边原有房屋,共计1000多间;
  河面拓宽至50米,底宽16米;
  投工70万多工;
  挖土47万方;
  拆除桥梁11座……
  从此,一个巨大的中轴市河彻底将1000多年来虽然分置但实际密合的乌青两镇从骨骼上彻底地肢解了!
  历史有时会出现使后人无法解读的矛盾,跨入建国后的乌青两镇划时代地从此在政制上融合在了一起,却同时又在形制脉络上进行了彻底的分离!
  那是个不需要论证、不需要环评,生存的主题远把保护与传承抛向天空的时代。
  时逢开挖这一年的冬天,我才四岁,一场连续三天的高烧,让从小带我长大的爷爷娘娘束手无策。我家是在北栅,屋外是堆积如山黑色的山一样的河泥,终于,高大健壮的娘娘一人毅然决然地抱着我,在冷雨寒风的晚上,从镇区几乎最北端踏着一路泥泞的开挖河泥到了南栅医院,一个多小时到达后一只套鞋早已不知去向,黑暗中怀中的我依稀记得这漆黑的天空……
  多少次,我徘徊在现在宽阔的市河两旁,市河两边的帮岸虽早己沧桑,但看得出所有当时新挖河道两边护岸用的石料是拆除房屋后的街面石和桥料石,一块块有肌理的条石,仿佛向所有人诉说着四十年前这次巨大搬迁的悲哀。早已封航的混浊的河道,水位很浅,水面上到处肆意地飘浮着成片的水葫芦,两旁是耸立的大片七十年代的丑陋建筑群,这个横亘在东、西栅中间的屏障式的条形巨人成了我最大的心病,那心情如同面对一张美丽脸庞上一条巨大的伤疤。
  我不知该如何去美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七夕后
后一篇:上帝之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