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仙家大”姆伯的困惑

(2007-08-13 21:54:26)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古镇拾遗
“仙家大”(tu)姆伯是以前在我家老屋外的一个单身汉子,从他那儿我知道了什么叫“高温肉”。
    那时生活水平不高,家境普遍不宽裕,一般人家非特别日子很少闻肉味。记忆中我的晚餐小菜一般都是四分之—的一个咸蛋,偶尔爷爷会把少许蚕豆水浸了用剪刀在顶部剪上一个十字形,用油煸炒一下,蚕豆顶部就连着壳绽放开来,美名曰“兰花豆”,洒上点盐,就是一碟佳肴。而在夏日晚间市河的岸边,几乎家家都把晚餐搬到室外的白场上、马路边摆开场子,河中则是大大小小游泳嬉闹的人们,拿着条木门板(权当救生设备)惊咋着。每天晚上六点不到,自北向南开来了苏杭班,船弦上都站满了人,快到达目的地的航班低沉鸣叫着,掀起的河浪,让颈上抹着雪白痱子粉、穿着短花裤在河埠上洗涤的娘们赶紧跳上几个石阶。
此时就是“仙家大”姆伯出场的辰光了。他提着一只春凳,一条不知什么颜色的毛巾搭在赤膊的上身,一根帆皮黄皮带围着宽大的团腰裤,挑一角落,变戏法地拿出酒瓶酒盅,还有一碟黑乎乎的肉----这让童年幼小的我流着口水眼馋不己。终有一次熬不住问旁边的五婶婶:“仙家大”怎么天天能吃肉?
     好看的五婶婶不屑地一撇嘴:"那都是高温肉!”
     “什么是高温肉?”。
     “就是死猪肉!”
     我百思不得其解,什么法力使这位寡言的壮汉无惧这馊腐的“美味”?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在我家天井前面的 “仙家大”老宅开始改造了,沿街的木店板都给竹排糊泥的“墙” 替代了,很快,“哼哼”的猪叫声传了出来,“仙家大”姆伯不再满足于咂食“高温肉”,而把自己的住宅改建成了“人猪共舍”,完成了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转变!
    岁月很快也几乎把我也变成了快与“仙家大”姆伯—样的年纪。前几天又遛到北栅,邻坊的婶婶伯伯热情招呼,不时悄然问道:“啥辰光开发你老家北栅了?”
    “快了,快了。”
    “我们都盼着靠旅游公司搬出去,这里快成死街了,房子坍光,电线走电,不久前下岸的婶婶家就着火了!”
    我走到了“仙家大”姆伯早己空关的宅前,那泥糊的竹墙在众多己改成白砖墙和木店板的临街店面中,尤显沧桑与独特,只是“仙家大”姆伯和他的猪崽们早已—并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旁边有似乎是两个城市美院的姑娘,正对着“仙家大"姆伯的留世的破落杰作又是拍照又是写生。
“保护得太好了!”
“这才是古镇!”……
     西栅的保护方式至今受到了不少专家及媒体的质疑,一向以"封面标题不惊人总编死不休”的《三联生活周刊》,以“乌镇:一个古镇改造的标本”为题,洋洋洒洒把乌镇西栅的保护开发奚落了一番;更有人对乌镇的老房子内居然有了面包房、茶餐厅、星级酒店而大加耻笑。
    这使我想到了上海"新天地”。这个迄今为止中国国内影响最大为许多城市仿效的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虽然没有在任何国内著名规划保护专家的指导下或列入政府轰轰烈烈的文化工程,但己经为上至领导下至普罗大众的认可。聪明的罗瑞康把港人的精明实干发挥到极致,—个"新天地”的"新”字干脆抛却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出身,倒也省了不少忧国忧民的口水。转念想想大约指责乌镇有面包房、茶餐厅、星级酒店的那位“文化人”或许为三两好友在新天地喝咖啡而自感风雅,不禁一笑,如果他知道古镇里有了宽带网、直饮水、管道液化气……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火星上的古镇”?
    所有清醒的质疑者,他们质疑西栅传统街区内设施的改造,共同的中心话题就是与“传统生活气息的保留”相违背。在抽水马桶代替木制马桶的时代,即便在晨雾中古镇河边涮马桶的场景多么具有审美情趣,这种曾经的特定生活方式己经死亡,时空的推进使曾经二十年前还辉煌无比的老街,己经变得破落乏力而无法应对现今住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刚从收取物管费的小区公寓和写字楼中走出来的专家来说,古镇最好的标准是如三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时空的生活方式一成不变,就如同我到非洲看到睡在草棚中只围着一块腰布的黑人兄弟,兴奋得几乎把一张一个G的储存卡一下子拍完。
    建筑和其容纳的生活形态在社会发展中并不会静止,也不会同步,生活形态变化往往远远快于建筑的更新,这也是历史街区生命进化的必然。记得有一次我跟南京大学朱光亚教授争论,我认为国家级历史街区不是文物,朱教授郑重纠正我。所有物品贴上“文物”的标签,就意味“价值连城”,《文物法》白纸黑字写着“必须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而1987年的《华盛顿宪章》(《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提出:“保护历史城镇与地区意味着对这种种地区的保护、保存、修复、发展,以及和谐地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步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指出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史前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庄、老村落以及相似的古迹群”的广泛内容;并拓展了“保护”的内涵,即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维持历史或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它们重新获得活力。专家之言、规则建议和生于斯、长于斯的父老乡亲的愿望,我想我们能找到一个契合点。
    扯远了。
    也许“仙家大”姆伯永远搞不清当初他毅然改建的猪舍今天会成为人们膜拜古镇风貌的标本。
    也许我该重新拉几头猪放进"仙家大”姆伯的老宅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算是开场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