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有句很个性的广告语:“—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我到远在万里“外国的乌镇”----威尼斯发现了一句非常“撞衫“的口号:“所有的城市都一样,只有威尼斯有点儿不—样。”不禁叹道英雄莫问出处,所见何等相同!
400座桥,118个做地基的岛,相互的连结造就了威尼斯,相比之下乌镇的西栅,72座桥、12个小岛连就的古镇保护区在数量上显得不是—个等级,但枕水风情却不由使人联想。难怪一篇转载在《参考消息》上德国记者的文章,题目就是《中国的威尼斯---乌镇》。
曾两次到过威尼斯,第二次去就没了初见的新奇澎湃。叹息桥(我暗称它为威尼斯的逢源双桥)依旧人声鼎沸,更多的却是吵吵嚷嚷的东方脸庞。有个常上电视常下雨的中国大学者感叹:世界没有哪座城市的桥有如此这样的诗意,但以他的渊博及诲人精神,他不会告诉人们,曾经所有在经过那儿散步的人都要止步于代莱泰特桥,它位于圣克罗塞区和圣保罗区之间,据说桥名翻译过来十分的不雅----“女人上身桥”,它多少折射了l8世纪的威尼斯色情交际行业繁荣的过去。相比之下,我们老镇上现在也有羞于挂标志牌的老弄---“摸奶弄”,不过它仅是用意淫手法形容老弄堂的幽深狭窄以至无法让两人交会相过罢了。
可今天最想说的不是老威以上的一切,而是最著名的圣马可广场上的圣马可钟楼。
第二次去威尼斯时从容不迫地远离了团队,拖着当地的朋友去了圣马可广场的露天咖啡座。圣可马,福音书的作者,这个传教士的标志是雄狮,如今这头狮子张着翅膀傲立在圣可马教堂大石柱的顶端。
“这些威尼斯人住在这里真的很幸福!”
处在蓝天白云享受芬芳阳光和咖啡的我不由感叹道。
“威尼斯人都不住在这里了!”我朋友淡淡接口说。“威尼斯人都己迁出去了,住到梅斯特雷或更远的地方了。”
?!
没有想到。1500年前他们从陆地逃进泻湖,如今他们重又迁出,仅在白天回来打开他们的店铺。
“这里一切都是精心组织的”,我朋友指了指脚下
“咕咕”叫声不断的鸽子,“就像这些鸽子,就有人职业放养,而摄影师、广场上的咖啡业者、卖鸽食摊贩都依赖这些鸟儿。前些年政府因为太多鸽粪影响到周边古建筑,下令限制养鸽,却遭受这些人团结起来一致反对而不了了之。”
圣马可广场周边商铺林立,商业气味之浓烈,和国内某古镇相比是大巫见小巫了,只是他们规划很巧妙,风格也很雅致。
正当我怅然若失,我朋友一句话又让我差点喷了嘴中咖啡:“那圣马可钟楼也是重建的!”
所有到过威尼斯的人都知道,从空中俯看威尼斯象一块菱形方巾铺在蔚蓝的海水中,而中间的内河又差不多又在中间围隔了一块中心区块,圣马可钟楼就在圣马可中心广场的中间,大凡所有一日游的游客都冀望登上这座中心高塔—览威城景色。
而这个威尼斯最具浪漫高贵的地标建筑也是重建的?按我们国内某些专家的话来说,就是“假古董”了!
耐不住好奇,对钟楼的前世今生又了解了一番:原来现在的圣马克广场原始的钟楼完成于1173年,最初具有灯塔的功能,作为往来船只的指引方向之用。在中世纪时,钟楼上吊着关犯人的刑笼,有时犯人就死在笼子里。传说伽利略曾在那座钟楼上展示其发明的望远镜。1902年7月14日钟楼自然坍塌,当时的《威尼斯日报》报道了经过,还附上了一张倒塌的照片。威尼斯人至今还保留着对那次坍塌的文字描述。一名目击者描述当时的情景说:“我突然看到钟楼缓缓地向下沉,厚重的灰尘成团扬起……那场面实在令人伤心,那样辉煌的高楼只剩下一堆瓦砾,一直堆积延伸到圣马可教堂的墙下。”
据说钟楼坍塌的原因是因为它在初建时人们还没有结构知识,320英尺长的塔楼只建在28英尺的地基上。幸运的是,那次倒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有—只呆在钟楼中的猫做了不幸的殉葬品。
威尼斯人发誓要重建广场钟楼。19l2年4月25日,在这钟楼建造的八百多年后,威尼斯人终于又用部分旧料重建了这个威望的象征。它至今仍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筑,楼顶上还安有一口大钟,每到整点就自动敲响,宏亮的钟声响彻全城。
历史不能重复,但建筑却象海蟹的大钳,断了可以重长,虽然与原来的有点不一样,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完整的大蟹!
回到杭州,看到金碧辉煌的雷峰塔,感觉从未有过的养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