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骑兵的装备――马鞍

(2008-09-21 08:26:11)
标签:

马鞍

紧急集合

肚带

鞍子

骑兵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很小的时候,

有一只神奇的摇篮,神奇的摇篮,

那是一副雕花的马鞍,啊哈…嗬嗬……,

伴我度过金色的童年,金色的童年,

当阿爸将我,扶上马背,

阿妈发出亲切的呼唤,

马背给我草原的胸怀,

马背给我牧人的勇敢,

啊,雕花的马鞍……,我成长的摇篮。

……。

   听着这首赞美马鞍的歌使我浮想联翩,想起了广阔草原上奔驰的骑手,想起了战场上威武勇猛的骑兵。我虽然没有在雕花马鞍的摇篮中成长,但我曾经有过和平时期骑兵在马鞍上驰聘的经历。使我终生难忘我的马鞍,我的马刀,我的马靴,还有伴我渡过骑兵生涯的无言战友……战马。

马鞍、马蹬和马掌的发展。据历史记载:三千年前,还没有马鞍和马镫,只用缰绳控制马是件很高深的技巧,那时的骑手坐在光屁股的马背上。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夕,斯基泰人发明了马鞍;公元四世纪时,日耳曼人在马鞍两边安上环状皮带来放脚;到了公元八世纪,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灭亡时才有了马镫;到公元九世纪,才在马蹄底钉上铁掌。自从四世纪时出现了两边带有环带的马鞍后,骑兵的情况就完全变了,战斗中也不致摔下马来了。到马鞍、马镫、马蹄铁都完备时,骑兵就成为中世纪时驾驭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力量。中世纪欧洲人用的马鞍具有前桥和后桥,两边有环带。骑兵打仗时两腿直直地踩在环带上,就象站在那儿似的。

马鞍,是骑兵的骑乘工具。马鞍的种类很多,从民族区分有蒙古马鞍、藏族马鞍、回族马鞍等,各民族的马鞍样式不一样;按用途分有骑士马鞍、舞步马鞍、马术马鞍,军用马鞍等;按材料分有木制马鞍、皮制马鞍、钢制骨架马鞍等。各个国家的马鞍从样式、用材、用途上都不同,各具特色。军用马鞍是钢制骨架,上面蒙上一层优质牛皮,结实、大方、实用,用十几年没问题。蒙古马鞍是木制而成,蒙上精制小块地毯和银制装饰物,非常漂亮。蒙古马鞍两头上翘比军用马鞍要高,但比军用马鞍小,并且座垫较硬,不习惯的人感觉不如军用马鞍舒服。最漂亮的当属英国的骑士马鞍,骑士鞍简捷、轻巧,非常舒服、漂亮,各赛马场上用的都是骑士鞍。

         骑兵的装备――马鞍

 

               (军用马鞍)

                            骑兵的装备――马鞍

                                               (蒙古马鞍)          

                            骑兵的装备――马鞍

                (蒙古缰勒)

                            骑兵的装备――马鞍

                 (骑士马鞍)

     

          骑兵的装备――马鞍

             (安大康礼宾骑兵鞍)

 军用马鞍由鞍和勒组成。鞍又由马鞍、水屉(也叫鞍屉)、肚带、马蹬、蹬革皮、尾酋、鞘(音稍)绳等组成。缰勒由笼头、衔铁(俗称马嚼子)和缰绳组成。马鞍前部高的部分叫前鞍桥,后面低的部分叫后鞍桥,中间部分叫鞍脊。

   新兵一下连就发给你一副马鞍,并分配给你一匹战马。首先学习的是给备马。备马时,应先给马带上缰勒,缰勒的用途是操纵马匹。持缰方法有二种:一是双手持缰,二是单手持缰。双手持缰是速度比赛和调教马匹时多用的持缰方法,单手持缰是在乘马射击、斩劈或其它应用动作时的持缰方法。乘马射击时骑手双手持枪,将缰绳打个结放在马的脖子上,用身体重心和两腿来操纵马匹,使其沿着目标方向前进。草原牧民套马时双手持套马杆,也用这种方法。

   然后是给马备鞍子。先将水屉放在马背上,放时应先检查水屉上是否有异物,否则备上鞍子后就会把马背硌破,产生鞍伤,这是骑兵最忌讳的。再放马鞍,放的位置是前鞍桥对正马鬃,也不能超过马鬃。勒紧肚带,前肚带松紧适可而止,太紧影响马匹运动,后肚带要勒紧,否则在马跑起来就会转鞍子了。最后将尾酋套在马尾根部,防止马鞍前移。

 鞘绳的用途是用来捆扎携带物品的。骑兵紧急集合不打背包,是将被褥等其它携行物品装在马褥套中,然后搭在马鞍上,用鞘绳系紧,野营拉练长途行军坐在上面非常舒服。马刀一般也用鞘绳系在马鞍上,如挎在武装带上马跑起来乱摆,影响动作。

 记得有一次连队早晨天不亮搞紧急集合,我的马和指导员的马几乎一模一样,都是黑马,他的马在我们班喂养,我的马骑乘时认人,我怎么上下马都行,其他人根本上不去。紧急集合号令发出前,通信员先去马厩备马,结果把我的马当成指导员的马备好马鞍牵走了,等我听见紧急集合号令到马厩备马时发现马骑错了,但紧急集合没时间考虑,我又是班长,我只能将错就错骑上了指导员的马。等全连集合完毕连长下达:“上马”的口令后,指导员怎么也上不去马,结果把马给弄“毛”了,它又踢又蹦,一会儿转了鞍子,鞍子跑到马的肚子下面去了,把指导员的马褥套和棉被全踢烂了。等演练结束后指导员气的冲着我嚷:“你怎么把我的马骑走了”!我说:“应该是你先把我的马骑走了,紧急集合我也没办法”。从此,指导员的马再也不在我们班喂养了。

 马蹬的长短因人而异,调整的方法是右手虎口对正蹬革皮根部握住,左手拿住马蹬,使马蹬底部放到腋下,此时臂长和马蹬长短一致即可。马蹬长了,两脚蹬不住,就失去了作用,短了两腿弯曲太大,容易前仰后翻坐不住。

 骑乘时要求骑手臀部缝际骑在鞍脊上。两脚纫蹬,脚的最宽部分踏住马蹬,两腿微曲站在马蹬上,脚不能伸的过多,否则掉下来时容易套蹬,那时看天也不蓝了。我们连有一战士冬天放马途中,从马上掉下来,由于纫蹬太深,“大头鞋”的头别在了马蹬上,结果造成套蹬,被马拖了750多复步,牺牲了。当乘马行进时,身体要随着马体起伏运动的节奏臀部离鞍,如不符合动作要求,一会儿就会“产”了屁股。身体要稍向前倾,持缰时手臂微曲,双手持缰,缰绳要短,使马头抬起来为合适。当乘马全速跑起来时,骑手要双腿微曲站在马蹬上,臀部完全离鞍,用两腿内侧夹住马体,身体保持平衡。如能完成以上动作,你也是个合格的骑兵战士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