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07.25 北京青年报:以游学之名

(2013-07-25 08:34:14)
标签:

20130725

北京青年报

分类: 缘分2013

以游学之名

2013/07/25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荆洲

  ◎荆洲

  进入7月,天安门广场熙熙攘攘的人流如同三伏天的气温,居高不下。

  那天在地铁站,突然拥挤的人流将我推进车厢。关门一刹那,随之涌入两个半大孩子,手里高举地图;而孩子的父母在犹豫的片刻竟被挡在门外,一家人隔着车窗打哑语。那个瞬间我终于明白了,今年的游学季到了。

  每年学生一放假,各种外出相继而来,不是家长带孩子游山玩水,就是学校组织各种游学团,宅在家里似乎是最可耻的事情。虽然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乃颠扑不破的真理,追求知行合一本也无可厚非。所以尽管人们都说,旅行不过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呆腻,去别人呆腻的地方,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

  我接待了几批来京游学的队伍,有跟团,也有自由行,目的地无一不包含北大清华校园。很明显,游学游学,肯定是抱着扩大自己人生宽度的目的而来。但是对照日程表,只有半天是与成长有关,能座谈的已经算是不错的。其余大部分,都在冠以各种名目,换一个地点生活,背后更可见家长的一片苦心。

  几天前,小侄女兴奋地告诉我,要来北京游学。一个十二岁的初一新生,第一次摆脱父母管束,和同龄人出门旅游,自然是掩饰不住的兴奋。所以全然不顾父母的依依惜别,把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拖着笨重的行李箱,似乎要把生活全部连根拔走。当天,团队冒雨出发,整个车厢都是叽叽喳喳兴奋的孩子,一个晚上几乎不眠不休。到达目的地后,大客车把她们拉到市郊某民办大学的宿舍,六个人一个宿舍。好歹第一天去了北大校园,带队老师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将北大名人在舌边细数一遍,然后在未名湖边绕行一周,不等回味细看,已然匆匆离场,于是北大的活动就此结束。之后的几天安排得满满当当,不是天安门看升旗就是国家博物馆参观,再不就是科技馆体验。每天走马观花,落实到记忆中寥寥无几。回家后有关游学的记忆全部和玩乐有关。自己吃饱喝足之余,能记得给爹妈带回一两个纪念品,已是此行的收获了。

  而老同学之子的游学之旅,用他宝贝的原话归纳如下: “放假当天,老爸亲自开车,一直把我从山东押送到北京西山脚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最浪漫的事莫不过是一个人看夕阳”。听起来浪漫成分不多,倒是饱含冤屈。因为老同学的目的很明确,希望通过假期两周的时间,能把儿子平时稀松薄弱的英语进行强化恶补,所以游学营变成了魔鬼训练营。

  更五花八门的是那些国外的游学营。记得闺女参加某著名机构办的法意瑞三国十四天的游学之旅,初衷是看上了能够前往巴黎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参观,不管噱头也好,确有其事也罢,只要能走进校园,见识了解传说中的大学,也不枉游学之目的。于是,我匆忙办理各种手续,一路祈祷将她送出国门。其间玩得很美,很少来电话,只是短信告知行踪。归国前,忽来国际长途请示:在巴黎老佛爷,我能买个巴宝莉钱包吗?我的天啊,出国真长见识,这才几天就知道巴宝莉了?你妈我还没用上大牌呢。不一会儿短信叮咚进来,进一步做我思想工作,说退税之后也就一千多。好吧好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这样,她拥有了平生第一个奢侈品。据说,她只买了一件,还算比较淡定的,大多数人都买了不止一件,比较奇葩的是其中一个初一小男生,从老佛爷出来,左肩斜背三个巴宝莉,右胳膊挎着两个古驰,还在跟同行交往几天的同伴商量:能不能再借我三十欧,我把那件给我爷爷的腰带也一并收了……

感谢北青报刘江华、王勉编辑,和亲爱的草莓同版,这是2月份之后,相隔5个月再登北青,自己难以置信,并身怀感恩。

http://bjyouth.ynet.com/3.1/1307/25/816086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