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浒中那些不能不说的丫鬟们

(2009-01-04 00:09:21)
标签:

水浒传

丫鬟

沧浪之水

文化

分类: 水浒那些事儿(连载中)

 水浒中那些不能不说的丫鬟们

 

    中国古代诸多经典小说中除了男女主角之外,比较惹人注意的就是那些或娇俏可人、或古怪精灵、或蕙口兰心、或助纣为虐……的丫鬟们。这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红楼梦》中的丫鬟们,她们形象各异、各有千秋,是曹公那“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次,当然是《西厢记》中的红娘,如今她已成为热心搭鹊桥的媒人的代名词。而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书中自然也少不了对丫鬟的描写。

 

    当然,《水浒传》不会像《红楼梦》那样花大量笔墨写丫鬟,作者对待女性的态度更是有天壤之别。《水浒》里的丫鬟大多没名没姓,只在必要时充当一下端茶、烧火的道具,有名字、有故事的就只有这么几位:

 

    第一:梅香。但这个名字也可以说不是名字,只是个代称而已。在当时,“梅香”作为婢女的形象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出现在很多时曲小令中。金枪手徐宁家与第一名妓李师师家皆有叫“梅香”的丫鬟。《水浒传》中时迁盗甲一节,谓时迁潜入徐宁家院中后,“伏在厨房外张时,见……两个娅鬟兀自收拾未了。……(夜里徐宁的娘子)分付梅香道:‘官人明日要起五更出去随班,你们四更起来烧汤,安排点心。’……两个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困倦,亦皆睡了。……徐宁起来,便唤娅鬟起来烧汤(并安排点心)。……徐宁吃罢……两个梅香点著灯,送徐宁出去”。徐宁家有两个丫鬟,但故事自始至终只出现“梅香”一个名字。徐宁的娘子“分付梅香”时称之为“你们”,即她不是对一个,而是对两个丫鬟作此吩咐;后面又两次出现“两个梅香”,这些说明了“梅香”就是作为丫鬟的代名词来用的。

 

    第二:潘金莲。《水浒》中的潘金莲本是清河县中张大户家中的丫鬟,因受不了张大户的性骚扰,向女主人举报,被怀恨在心的男主人报复性地嫁给“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为妻。这个女人,做丫鬟的时候倒是挺惹人喜爱的,持身守正,颇为难得;不用做丫鬟了,却因为控制不了内心深处的欲望,最终踏上了不归路。与西门庆通奸,毒死武大郎,后被曾经心仪的叔叔武松“劈开胸脯,拽出心肝”。

 

    以上几位,潘金莲是丫鬟出身,最终因为淫荡不忠而赢得千古骂名,梅香则只是符号象征而已。书中比较特别的丫鬟其实只有这么两位:锦儿和迎儿,算是个异类吧。

 

    锦儿是林冲娘子张氏的婢女,这个丫鬟着实让人喜爱。长得俊俏伶俐,又很忠心正直。张氏第一次被高衙内调戏时,张氏被高衙内堵在陆谦屋里时,她都眼明脚快,脱逃出来,并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林冲,先后两次给林冲紧急通风报信。锦儿对主人家忠心耿耿,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她厌恶高衙内这种花花公子,即使知道了其身份,仍称之为“前日在岳庙里罗唣娘子的那后生”。后来张氏自缢、张教头病故,“止剩得女使锦儿,已招赘丈夫在家过活”。锦儿最终难得的获得好归宿,嫁作寻常妇,算是书中女性独一无二的好结局。由此可见,施耐庵先生也颇为喜欢这个丫鬟,居然记得交代她的下落,还给她一个不错的结局,相当难得。

 

    迎儿是淫妇潘巧云的丫鬟,她的所作所为正好与锦儿背道而驰。她爱慕虚荣,又贪小便宜,帮潘巧云私通奸夫,最终送掉了自家性命。潘巧云不甘寂寞,为了私通方便,就用小恩小惠收买了迎儿,许她“一副钏镯,一套衣裳”。她陪潘巧云到报恩寺还愿,潘巧云“浓妆艳饰”之后,“把丫鬟迎儿也打扮了”,迎儿显然很满意这种待遇,所以潘巧云才很有把握地对裴如海说:“我自买了迎儿,教她每日在后门里伺候。”迎儿其实也很伶俐,很懂“人事”,她可以“巴不到晚,自去安排了香桌儿”迎接裴如海;潘巧云教她对杨雄说石秀把言语调戏一节,她便没那么积极——因为她明白石秀不像杨雄那样好对付。结局可想而知:杨雄生气了,后果很严重。翠屏山上,被一刀两段,身首异处,实为咎由自取。

 

    这两位丫鬟的名字也特别有意思,与她们的为人恰好吻合,可见得并非随意之笔,乃是施耐庵先生的有心之作:“锦儿”之“锦”正是锦心绣口之意,表现这个丫鬟的忠心正直;“迎儿”之“迎”则有“开门揖盗”之意,正表现这个丫头做的不是正经的勾当,真是名如其人啊!水浒的这些丫鬟,虽谈不上形形色色,但也颇有借鉴意义,个别地方体现的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巧妙构思值得关注。

 

水浒中那些不能不说的丫鬟们

 

更多精彩 点击欣赏  水浒那些事儿  乱弹·水煮  谈爱·说情  锐评·杂谈  见闻·游历

 

沧浪文字,版权所有,转载必究!联系QQ245247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