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年 亚 健 康 的 调 养
香港现代中医进修学院院长 苏元元教授
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逐步老化,人体的反应能力下降,抵抗力亦随之而降低,容易患各种疾病。而多数老年病为慢性疾患,故必须注重调养,正所谓〝三分治疗七分调养〞才能较好地恢复健康。
(一) 老年病的精神调养:
明代医学家虚子说:〝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急情。视听不稳,多退少进……健忘瞋怒,情性变异。〞这是因老年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脏腑气血功能的衰减,这些变化,其实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亚健康状态,是各种老年性疾病……例如老人痴呆症等的前奏。若再加上精神上的不良刺激,会更促使衰老的加速,疾病更难恢复。因此,老年病患者,或退休人仕,首先应克服心理上的压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从亚健康状态的圈子跳出。乐观的情绪称之为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甚至可成为治疗疾病的〝良剂〞。
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对中老年是相当重要的。精神上要压倒疾病,而不被疾病吓倒。《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现代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不仅药物能治病,而且良好的心理辅导,对身体或精神疾病也起到治疗或有助于康复的作用。对疾病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急发愁,不但无用,反而有害。例如脑血栓形成后偏瘫的康复,不能单靠药物及针灸的治疗,而且要靠病人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地做合理的功能锻炼(医生指导下)。谁锻炼得多,锻炼得合理,谁就能及早恢复功能。例如本人从2001年至2005年以书法诗词使病人不仅动态康复,且心理精神的鼓舞,亦是康复的手段。本人医治过的96例病人是有力的证据。
(二) 老年的起居调理:
有些老年人退休前身体很少得病,退休后体质下降,甚则病魔身。老年人起居生活不能贪吃贪睡,四肢不勤以〝享清福〞,这样只会加速衰老。《春秋左氏传》中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益〞,人到中年之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神经衰弱、心律失常、肿瘤、气管炎、胃溃疡、胃炎、糖尿病、便秘等患病率增加,其中相当一部份起居失调有一定关系。
老年人不能贪睡,但亦不能少睡,《老老?言》指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良好睡眠状态能解除身心疲劳,延缓衰老速度,所以老年病患者睡眠时间应比一般更长一些。大约60—70岁老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70—90岁每天平均睡9小时,90岁以上平均每天睡10—12小时为宜。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但并非睡眠越多越好,有句卫生格言说:〝贪吃贪睡,添病减岁〞。可见,睡眠不可过量,以睡后精神清爽,身体舒展为度。为保证睡眠质量,老年人应东西卧向较好,睡姿以右侧卧为宜,右侧卧双腿微曲,全身放松,可减轻对心脏压迫,有利于肠胃蠕动,呼吸通畅易于入睡;避免引起恶梦,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软,枕头应松软,高度以一拳左右为度,使侧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准。
老年人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看电视时间最好不超过1.5小时,并尽量少看激烈惊险的节目,以免激烈的情绪波动对患有心血管病的老人诱发意外。
健康和谐规律的性生活,对延年益寿是有帮助的。中医养生观点历来主张:〝节制房事,保精养生〞,反对恣情纵欲,尤其对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性功能逐渐减退,房室生活应随年龄而逮减。《千金方》指出:〝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有强迫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老年人的房室生活要多节制,但非绝欲,其限度应以体质强度而定。
(三) 老年的饮食调养:
《千金要方》指出:〝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味养形以生力;精顺五气以灵,形受五气以成,若食气相反则伤精,食味不调则伤形……〞。说明饮食调理得当则健康长寿。
每个人胃肠的性质都有寒热之分,尤其老年人,稍有不慎则病生。胃肠性寒者,宜食温性、热性、平性的食物,忌食生冷寒凉。若患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属于阳虚寒盛之证,均不宜吃冷饮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关节炎等属于虚寒型的病人,不可过食生冷之品。否则容易旧病复发。虚者,宜进补性食物。但虚又有阴阳气血之分。阴虚阳亢者,为内热较盛,心悸头晕,口舌干燥,尿赤便秘,五心烦热,则应多进滋阴潜阳之食品,低热量,低脂肪之食物,例如大米、谷物豆类、牛奶蔬菜瓜果,青菜类如苋菜、紫菜、菜心、白菜、海带、豆芽、萝卜等,龟鳖、蚌鱼等水产亦可食。阳虚者多食羊肉,气虚者可多服人参、黄之类,血虚可食龙眼肉、何首乌等,脾虚食用红参,肝虚服杞子等。
如热量过剩可引致肥胖病。脂肪、蔗糖摄取入过多可引起心血管疾病,而因缺铁亦发生贫血等。故根据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特点,一般老人合理饮食,宜做到〝三高〞和〝四低〞。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四低是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低盐。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有动物内脏、脑、骨髓、蛋黄、鱼子、墨鱼、螃蟹黄等。如过量食后易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低胆固醇食物可选:瘦猪肉、脱脂牛奶、蛋清、豆浆、豆腐等,低脂肪饮食要避免食用脂肪过多的肉类和油炸食物。预防肥胖和血管硬化,老年人食用过量糖易诱发糖尿病,而过剩的糖还可转变成脂肪积存于体内,使人肥胖,而盐摄入过多易患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动脉硬化和浮肿等。
老年人脾胃虚弱,因此饮食要五味调和,多样化,以主粮米面,辅食瓜果,肉类蔬菜,以容易消化,吸收排泄为原则。酸、苦、甘、辛、咸俱有,肉、蛋、鱼、菜、果均食,才利于老年病的调养和治疗。老年注意控制饮食,多吃粗粮、豆类、奶酪、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能保持大便通畅,肠道清洁。使清气能升,浊气能降,全身血脉流畅,才能身轻体健康。另外生硬食物损伤脾胃,应以软食为主,粥类尤为理想,民间谚语〝老人食粥,多寿多福〞,〝平常多食粥,饿死太医一家族〞,〝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可见,吃粥可使老年人长寿。粥种类繁多,有普通的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粥或针对个人体质之需而有药粥,如莲子、豆类、红枣、桂圆、杞子、首乌、山药、核桃等用以药补强壮,延缓衰老。
老年人不仅要选择稀软食物,还要注意食物的寒热使其得宜。比如说〝形寒者寒饮则伤肺〞,〝热食伤骨干冷食伤脾,热无灼唇,冷无冰齿,老人饮食宜温暖忌寒凉〞。饮食要有节制,最好少量多餐,做到〝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晚餐过量或食油腻荤腥,晚上活动少,脾胃运化不及,导致食滞不消致病。
(四) 老年健身:
〝运动养形〞是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生活的体验,运动能增进健康,强壮体质,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方法。运动锻炼对任何年龄的人都是适用的,而对老年人更为重要。中医学观点认为动即是阳〝动而生阳〞,气属阳,气代表功能,只有动才能保持人体脏腑功能,及延缓这些功能的衰老过程。
老年运动选择以柔为主,或刚柔结合的运动,不宜剧烈运动,否则会将隐性的心脏病暴露出来,适合的运动因人而异,如散步、按摩、气功等,又如太极拳、八段锦、体操之类,有锻炼基础者可慢速跑,但对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要用胰岛素治疗者,不宜空腹运动。老年运动适宜〝体欲小劳,但莫大疲〞即不可过量,以本人在运动中,不感觉紧张费力,不喘粗气,不面红耳赤,不加重腰腿酸痛为宜。运动后稍微休息5—10分钟以调节呼吸脉搏,运动后脉搏在115—120次/分为宜,并把运动持之以恒。
此外,老年人亦适合到山明水秀,空气清新的地方旅行,以调节身心或温泉浴,帮助血液循环及老年皮肤调护,结合各个人喜好,做到动静结合,增进健康,安度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