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控---李真 冯晓东 白艳杰 杨俊红 任亚峰

(2007-09-30 15:53:17)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健康/保健

健康

新闻

亚健康

文化

美图

美容

财富人生

美食

体育

校园

分类: acbcdc《亚健康专家》
 亚 健 康 状 态 的 中 医 调 控

李真 冯晓东 白艳杰 杨俊红任亚峰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亚健康状态又称为“次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它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的状态[1],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为:精力下降、食欲不振、疲劳无力、心慌、气短、失眠、多梦、抑郁、惊恐、身体虚弱、更年期综合征和疾病的恢复期等。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

中医在防治亚健康中有其独到的优势。祖国医学心主神明理论、形神合一理论、藏象五志理论、七情理论、三因理论、气质类型理论等对中医防治亚健康起着有效的指导作用。早在《黄帝内经》中,先贤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并十分强调“防患于未然”。在《素问·四气强调大论篇》中,则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治未病就是要切断病邪侵入人体和疾病不良转化的途径,使人体恢复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我们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充分发挥中医特色,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调控亚健康状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

从中医病因病机学的角度来看,亚健康的发病多因七情内伤,加之饮食劳倦、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心脾气血两亏、肝肾两虚、脾虚湿盛等,涉及心、肝、脾(胃)、肾等脏器。临床表现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兼之。如不加调整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郁久化热进而出现热、毒、瘀一系列病理变化。其常见的病因病机有如下几类:

(1)思虑过度 指思虑、脑力劳动太过。脾在志为思,心主血脉,藏神,思虑太过则可暗耗心血,损伤脾气,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2)情志失常 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精气,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情志活动,能够调达脏气,助正抗邪,而异常的情志活动,直接影响内脏,使脏腑气血失调,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饮食失调 饮食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而衰少;过饱则超过了人体脾胃的受纳运化能力,则可导致饮食积滞,脾胃损伤;饮食偏嗜则会造成人体内某些营养成分的过剩或不足,导致阴阳失调而发病;饮酒过度则伤脾胃,湿热内生引发多种疾病。

(4)年老体虚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精血不能正常濡养机体,致使五脏功能低下,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产生诸多亚健康状态症状。

(5)劳逸无度 劳力过度,则损耗机体之气,而积劳成疾。《素问·举痛论》曰:“劳则气耗”,说明劳力过度主要损耗机体之气。过度安逸,不参加劳动,又不进行体育锻炼,生活起居失常则气滞血瘀而变生他病。

(6)气候异常 正常的气候能促进人体的生命活动,并使人体的生理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与之相应的生理节律,异常的气候变化则会引起人体阴阳、气血、脏腑、津液盛衰的变化而出现亚健康状态的症状。

二.亚健康状态的辨证分型

我们在临床中,以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证治疗,把亚健康状态分为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心脾两虚型、肝肾两虚型和湿热内蕴型,治疗上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1.肝郁气滞型  肝者,五行属木,其性曲直刚柔,体阴而用阳《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具有主疏泄、调情志、贯阴阳、统气血的功能,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无形之气。肝主疏泄是维持机体健康状态极为重要的一环。肝失疏泄则见气机不畅,表现为心情烦躁,焦虑易怒,腹中攻窜作痛,心悸怔仲。而情志不遂,又易气郁化火,内扰神明。

2.气滞血瘀型 气为血之帅,气郁不能行血,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瘀血内停。临床表现为头痛、身痛、胸痛、腰痛等,且痛处不移、肌肤色暗不华、甲错或失容、女子经期延长或痛经、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心脾两虚型  脾胃属土,为一身升降之中枢,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开,而成天地之泰,若脾气虚损,五脏之间升降失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病变。心主神明,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心脾气虚易致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常致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无力,心悸,慵懒少动,纳少、便溏、不易入睡等一系列症状。

4.肝肾两虚型  肾藏真阴真阳,为气之根,先天之本;肝主藏血。肾主纳气,肾虚则失摄纳,见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肝肾两虚常出现须发早白、齿牙动摇、梦遗滑精、筋骨无力、身体消瘦、带下淋漓、腰酸腿疼,也可致卫气虚弱,腠理不密而易患感冒。

5.湿热内蕴型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虚则致中气虚弱,湿停中焦,久则郁而化热,湿热困阻则见,头身困重,胸闷脘痞,食少纳呆,暧腐吞酸,口臭,心烦呕恶,身热不扬,痰粘色黄,二便不利,苔黄腻,脉濡数。

三.亚健康状态的调控

在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控是从整体观念出发,使阴阳平衡,脏腑气血失调恢复正常,除药物辨证施治外,针灸、推拿、按摩以及中医的一系列养生方法均有利于亚健康状态的恢复,现赘述如下:

1.药物治疗

1.1肝郁气滞型  治宜疏肝解郁、调利气机,更重要的是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紧张压力长期超越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常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药选柴胡、郁金、香附、白芍、川芎、当归、佛手、丹参等。正如《医宗金鉴》云:“君柴胡以疏肝之阳,臣芍药以泻肝之阴,佐甘草以缓肝之气,使枳实以破肝之逆,三物得柴胡能外走少阳之阳,内走厥阴之阴,则肝胆疏泄之性遂”。

1.2气滞血瘀型  治宜理气活血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常选当归、赤芍、川芎、鸡血藤、桃仁、红花、牛膝、地龙等。

1.3心脾两虚型  治疗以养心益脾为原则,可用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等加减。药用人参、白术、获苓、黄芪、枣仁、当归等。兼有心血、胃阴不足者,酌情加入天冬、麦冬、生地、五味子等。同时配合中医食疗法,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配膳营养。

1.4肝肾两虚型  治宜滋肾水、益肝血为主,方选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等加减,首选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何首乌、菟丝子、当归、杞子等。

1.5湿热内蕴型  治拟清热化湿,可分别选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王氏连朴饮加减。

2.针灸治疗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它能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能平衡。

2.1针灸辨证取穴

(1)肝郁气滞型  取期门、太冲、合谷、膻中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肝俞、内关、神门宁心安神。

(2)气滞血瘀型  取肝俞、期门、太冲理气化滞,曲池、血海、足三里活血化瘀。

(3)心脾两虚型  取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心俞、巨阙调理心脉;神门、内关养血安神宁志。

(4)肝肾两虚型  取肾俞、肝俞滋补肝肾之精血,太溪、太冲滋水涵木,风池清头明目,涌泉滋肾养阴,使肾水上济于心;神门、阴郄养心安神。

(5)湿热内蕴型  取膻中宽胸理气,中脘、丰隆化痰浊。

2.2艾灸法在亚健康调控中,它适用于关节、筋骨、肌肉的各种痛证、寒证及虚证。

2.3拔罐法在亚健康调控中,本法适用于经脉瘀阻、风寒阻滞、劳累过度导致的腰肌劳损和肩背疼痛等证。

2.4耳压法在耳穴表面敷贴颗粒状药物或磁珠,刺激耳部特定穴位。在亚健康调控中,本法适用于神经衰弱、抑郁症、便秘等证。

3.推拿治疗

推拿是通过刺激经络和输穴,调节脏腑组织功能,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人体气血流通,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其手法涉及全身各部位,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营卫、养心安神、平衡阴阳,可预防亚健康的发生。手法应做到整体与局部结合,治疗与保健结合。手法的作用在于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协调脏腑气血功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从而使机体达到动态平衡。

4.中药药浴法

将加热的药液放在容器内浸泡全身或局部。在亚健康调控中,本法适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抑郁症、失眠、消化不良、腰肌劳损以及肌肉、筋骨、关节疼痛等症。该法由皮肤给药,熏蒸出汗,有效的避免了药物对口腔粘膜、消化道及胃肠的刺激,减轻肝脏、肾脏负担,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

5.中药气疗法

我们采用无锡华亨实业公司生产的中药气疗仪。治疗前将中药放入药锅内,加清水3000ml,浸泡1h,接通电源煎20分钟。然后让患者进入气疗仪内,温度保持在35~42℃,每次治疗30分钟。在亚健康调控中, 本法适用于骨关节疾病、各种痛症及慢性疲劳综合症。

临证时,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控,不能单纯拘泥于一种治疗方法,应发挥中医学整体优势,把药物治疗和针灸、推拿、中药药浴、气疗有机结合。同时又要注意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化的调治。由于亚健康状态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证型往往相兼出现,应灵活变通,不能一成不变。并非所有亚健康状态都是单纯的虚证,往往虚实夹杂,故应调补兼施。

祖国医学以它十分独特的中医理论和实践优势,以及良好的临床效果弥补了西医的不足。因此,为我们防治亚健康拓展了思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亚健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祖国医学必将成为亚健康防治的重要手段,从而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自己重大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