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健康/保健健康新闻亚健康文化美图美容财富人生美食体育校园 |
分类: acbcdc《亚健康专家》 |
李真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亚健康状态又称为“次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它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的状态[1],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为:精力下降、食欲不振、疲劳无力、心慌、气短、失眠、多梦、抑郁、惊恐、身体虚弱、更年期综合征和疾病的恢复期等。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
中医在防治亚健康中有其独到的优势。祖国医学心主神明理论、形神合一理论、藏象五志理论、七情理论、三因理论、气质类型理论等对中医防治亚健康起着有效的指导作用。早在《黄帝内经》中,先贤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并十分强调“防患于未然”。在《素问·四气强调大论篇》中,则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治未病就是要切断病邪侵入人体和疾病不良转化的途径,使人体恢复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我们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充分发挥中医特色,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调控亚健康状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
从中医病因病机学的角度来看,亚健康的发病多因七情内伤,加之饮食劳倦、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心脾气血两亏、肝肾两虚、脾虚湿盛等,涉及心、肝、脾(胃)、肾等脏器。临床表现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兼之。如不加调整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郁久化热进而出现热、毒、瘀一系列病理变化。其常见的病因病机有如下几类:
(1)思虑过度 指思虑、脑力劳动太过。脾在志为思,心主血脉,藏神,思虑太过则可暗耗心血,损伤脾气,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2)情志失常 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精气,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情志活动,能够调达脏气,助正抗邪,而异常的情志活动,直接影响内脏,使脏腑气血失调,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饮食失调 饮食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而衰少;过饱则超过了人体脾胃的受纳运化能力,则可导致饮食积滞,脾胃损伤;饮食偏嗜则会造成人体内某些营养成分的过剩或不足,导致阴阳失调而发病;饮酒过度则伤脾胃,湿热内生引发多种疾病。
(4)年老体虚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精血不能正常濡养机体,致使五脏功能低下,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产生诸多亚健康状态症状。
(5)劳逸无度 劳力过度,则损耗机体之气,而积劳成疾。《素问·举痛论》曰:“劳则气耗”,说明劳力过度主要损耗机体之气。过度安逸,不参加劳动,又不进行体育锻炼,生活起居失常则气滞血瘀而变生他病。
(6)气候异常 正常的气候能促进人体的生命活动,并使人体的生理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与之相应的生理节律,异常的气候变化则会引起人体阴阳、气血、脏腑、津液盛衰的变化而出现亚健康状态的症状。
二.亚健康状态的辨证分型
我们在临床中,以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证治疗,把亚健康状态分为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心脾两虚型、肝肾两虚型和湿热内蕴型,治疗上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1.肝郁气滞型
2.气滞血瘀型 气为血之帅,气郁不能行血,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瘀血内停。临床表现为头痛、身痛、胸痛、腰痛等,且痛处不移、肌肤色暗不华、甲错或失容、女子经期延长或痛经、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心脾两虚型
4.肝肾两虚型
5.湿热内蕴型
三.亚健康状态的调控
在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控是从整体观念出发,使阴阳平衡,脏腑气血失调恢复正常,除药物辨证施治外,针灸、推拿、按摩以及中医的一系列养生方法均有利于亚健康状态的恢复,现赘述如下:
1.药物治疗
1.1肝郁气滞型
1.2气滞血瘀型
1.3心脾两虚型
1.4肝肾两虚型
1.5湿热内蕴型
2.针灸治疗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它能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能平衡。
2.1针灸辨证取穴
(1)肝郁气滞型
(2)气滞血瘀型
(3)心脾两虚型
(4)肝肾两虚型
(5)湿热内蕴型
2.2艾灸法在亚健康调控中,它适用于关节、筋骨、肌肉的各种痛证、寒证及虚证。
2.3拔罐法在亚健康调控中,本法适用于经脉瘀阻、风寒阻滞、劳累过度导致的腰肌劳损和肩背疼痛等证。
2.4耳压法在耳穴表面敷贴颗粒状药物或磁珠,刺激耳部特定穴位。在亚健康调控中,本法适用于神经衰弱、抑郁症、便秘等证。
3.推拿治疗
推拿是通过刺激经络和输穴,调节脏腑组织功能,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人体气血流通,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其手法涉及全身各部位,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营卫、养心安神、平衡阴阳,可预防亚健康的发生。手法应做到整体与局部结合,治疗与保健结合。手法的作用在于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协调脏腑气血功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从而使机体达到动态平衡。
4.中药药浴法
将加热的药液放在容器内浸泡全身或局部。在亚健康调控中,本法适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抑郁症、失眠、消化不良、腰肌劳损以及肌肉、筋骨、关节疼痛等症。该法由皮肤给药,熏蒸出汗,有效的避免了药物对口腔粘膜、消化道及胃肠的刺激,减轻肝脏、肾脏负担,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
5.中药气疗法
我们采用无锡华亨实业公司生产的中药气疗仪。治疗前将中药放入药锅内,加清水3000ml,浸泡1h,接通电源煎20分钟。然后让患者进入气疗仪内,温度保持在35~42℃,每次治疗30分钟。在亚健康调控中, 本法适用于骨关节疾病、各种痛症及慢性疲劳综合症。
临证时,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控,不能单纯拘泥于一种治疗方法,应发挥中医学整体优势,把药物治疗和针灸、推拿、中药药浴、气疗有机结合。同时又要注意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化的调治。由于亚健康状态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证型往往相兼出现,应灵活变通,不能一成不变。并非所有亚健康状态都是单纯的虚证,往往虚实夹杂,故应调补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