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另类胎教观

(2012-09-03 13:56:22)
标签:

育儿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http://s13/middle/4e137eccgc8c5e56dd55c&690

怀孕生产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很少听到我的妇科医生主动提到胎教 一次我终于没忍住,向她问起究竟要不要胎教,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胎教比不胎教的宝宝果真要聪明很多吗?她回答的很直接,目前无法证实胎儿时期的学习会对以后有任何具体的成效,更别说对情商和智商的影响有多大了,但可以起到安慰母体的作用,这一点倒是真的。她建议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多与胎宝说话,这便是最好的胎教。

 

如此简单明了的胎教观很符合我这类懒妈的理念,胎教是种努力,不是一定要如何如何,更不需要条条框框,理性对待就好。我虽然不觉得胎教就要一味地开发胎宝语言和智力的天份,有些太过、太夸张的胎教做法我不会效仿,但也不是胎教的反对者,在我看来,听音乐、看书以及和和胎宝的互动,至少会给准妈妈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保持好心情

目前为止,女儿各方面身心发展还不错,我的令类胎教是否真对宝宝起了作用,我没办法确定,到现在我也并不认为,自己做得有多好,我的经验真的很简单,用愉快开朗的心情,保持平静感恩和喜乐的心,尽可能把爱的正能量传递给她。

 

特别在我压力大时,似乎胎动的感觉也比以前更强烈,我也有播放音乐当做心情的转换,音乐不要太大声!也不要放在肚皮上!有人说巴赫的古典音乐更有规律性,胎宝很容易记得,我倒没那么刻意,只要是能让我心情放松的,柔和充满爱的音乐都在我的选择之中,不必只用古典音乐来限制自己,因为如果强迫自己去听,心情难免会受到影响。

 

有时我也会表现得有点急躁,一想到我的这种情绪波动很有可能对胎宝有所刺激,如果我自己不开心, 宝宝以后的个性也不会那么乐观,所以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的时候,用点时间学会耐心地处理,心情放松就好。生完孩子之后,性格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似乎比以前淡定了许多,做事之前会更多考虑别人的感受。

 

和胎宝多沟通

孕期我的床前只有几本简单童话书,好多时候是顺其自然,想起来会念念故事,但是唐诗和三字经倒是没念过,太累了也会给自己找理由说明天再念,总之衡量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量力而行。有时候也会轻轻抚摸自己的肚皮,跟胎宝说几句温柔的话,一开始觉得对着空气说话有点怪,后来便有了一种默契。

 

有种流行的理论,准妈妈要教胎宝重点的几组关键词,再把动作和词汇关联起来,据说生下来的宝宝会很早就说话和认字,听起来有点功利,难不成以后会变成神童?我觉得和宝宝讲话应该没有这么高深,只要尽量用柔柔的话语与她交流,让她感受到妈妈的爱就可以了.

 

有时老公也会参与进我和她的对话,之后反倒越加喜欢和胎宝聊天了,差点就变成话痨,宝宝很象听得懂似的,当爸爸把手放在我的肚皮上时,宝宝会变得很安静,好象在倾听。一次我们向她道晚安,问她是不是睡觉了? 她好象感到了我们在陪她,竟然往摸她的方向踢了一下,也许这就叫心有灵犀吧

 

感觉女儿是个相对好带的宝宝,我觉得与其说和胎教有关,还不如说我们和她的沟通,让她在子宫内变得不孤单了,互动的结果是,常跟她说话容易让她听懂大人说的话,对爸妈陌生的感觉就少了,以后反倒会好带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是由宝宝的个体差异决定的。

 

也许我的观念并不算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胎教,但在我的眼里,做觉得对自己和胎儿好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我的OB说的,胎教的定义很广,心情放松、作息正常、注意饮食、适当运动都可以算是胎教

 

如果问我有什么遗憾,倒是有一点,也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 女儿现在有点小挑食, 例如她不喜欢吃西兰花,蘑菇,卷心菜……,其实这些是我在孕期一直不喜欢吃的,甚至一看到西兰花就反胃。更巧的是,孕期我从来没有想尝任何辣味食物的欲望,现在女儿也同样拒绝吃含辣的食物,孩子象我吃上会比较固执,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如果我在孕期试着接受某类食物,那现在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我看过一本科普书,说是胎儿通过羊水体验妈妈饮食中不同的味道,无论准妈妈吃什么口味的食物,腹中的宝宝都会照单全收,也就是说母亲吃东西的喜好会直接影响到宝宝所以说想让宝宝吃的健康, 准妈妈从娘胎里就要调整宝宝的饮食模式, 让宝宝接触多种食物.

 

http://s14/bmiddle/4e137eccgc8d7b709674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