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的教学

标签:
孤独症自闭症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教育 |
分类: 学前教育学 |
教学要点:
教学时数:
本章考核要点:
第一节 幼儿园教学思想的发展
一、哲学与教育学的研究
(一)来自西方的传统
(二)我国学前教学思想的演进
二. 心理学的研究(见教材P188—194)
(一)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
2、艾里克森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1、马斯洛
2、罗杰斯
(三)发展成熟理论:格塞尔
(四)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五)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斯金纳
(六)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三. 多元智能分布图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含义
一、 幼儿园教学的概念
(一)概念
幼儿的教学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幼儿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幼儿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发展幼儿的智力,学习智力活动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二)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1、幼儿是通过亲自摆弄、操作、触摸等感知客观事物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接触周围现象,在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
2、基于相互交往的机会和良好的榜样、正确的范例和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3、在教学中,语言必须和具体事物结合,运用口头语言,不使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来进行学习。
4、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支持和参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自发探究学习活动。
5、应以易于理解的、简单、具有启蒙性的知识经验为内容,以灵活的而富有弹性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三)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区别
二、幼儿园的活动内容
(一)幼儿园的活动内容
1、 日常生活活动
2、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晚间活动、盥洗等.现将上述活动的组织要求分述如下:
1、接待幼儿入园
“一年之汁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意味着一天生活的开始,良好的开始对一天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脑生理研究,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具有起动调节的特点。所谓起动调节,就是指人的神经细胞同机体其他组织一样,具有一种“惰性”,需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克服。这种“惰性”表现在开始工作或学习时,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需经过一定时间逐渐提高,需要一定的“起动”的时间。儿童经过—夜的睡眠休息,神经系统、机体备器官各系统也有个逐渐起动的过程。晨间活动就是为适应幼儿机体的这种需要而安排的。
再有,幼儿一早从各自家庭来到幼儿园,各人情绪不一样,通过晨间活动可以调节幼儿的情绪,这对搞好幼儿园的一日的活动有很大影响。
由于每个幼儿入园时间不一致,他们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一样,因此晨间活动不宜组织集体活动,需教师分别接待,逐个了解。
接待幼儿入园,包括如下几项工作:
(1)接待幼儿。教师要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要相互问好。教师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作用,要使幼儿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教师喜欢他、等待他、欢迎他。由此他也会喜欢老师,喜欢上幼儿园。
教师应有礼貌地向家长问好,用简洁的语言向家长了解儿童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要求和意见。对双方需要及时商洽的问题交换意见,做好个别幼儿的药品交接工作。
教师利用晨间接待的机会,与幼儿亲切交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个别教育.对不爱活动、性格孤僻的幼儿要具体关照,给予帮助。
(2)晨检。晨间检查根据各园的条件,可以由带班教师负责,也可以由专门的护士、保健教师负责。
晨间检查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检查幼儿的个人清洁卫生,以便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
晨间检查的一般方法是:一看,脸色,看皮肤.看眼神,看咽喉。二摸,摸摸是否发烧,摸腮腺是否肿大。三问,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眠是否正常,大小便有无异常。四查,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
(3)幼儿活动的领导:
值日生: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保持活动室的整洁、有序、美观。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大班幼儿参加活动室的清洁工作,如擦桌椅,整理玩具,整理图书,照料自然角,记观察日记。让幼儿参加这样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发展子动作、熟练了技能,又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相互友爱的好品质,促进幼儿独立性与自信心的发展。
分散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自由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看图书、搭积木、下棋、折纸、画画等。要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由选择玩具.自由选择伙伴,给幼儿自主权。
2、早操(或间操)
以体操为主并配以跑步、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宜按年龄班组织团体活动。以锻炼身体,培养团体精神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要目的。
3、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组织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活动。教师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应注意以下各点:
(1)每个教育活动应有明确的、适宜的教育目的要求。
(2)组织教育活动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
(3)灵活采用集体的、小组的或个别的活动形式及多样化的方法。
(4)教育活动中引导儿童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过程。
(5)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进步。
(6)每次教育活动的时间,可根据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式和儿童年龄而定,有长有短,以儿童不过度疲劳为限。
(7)每日均应安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4、间隙活动
间隙活动是使幼儿大脑获得休息,调节幼儿身心的有效方法。任何劳动都伴随着大脑皮层的机能消耗。经过一段时间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后,会出现大脑皮层某区域机能活动性暂时降低,产生疲劳时就需要休息。安排好间隙活动,是为了让幼儿的大脑、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活动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尽量安排在户外进行,让幼儿玩得愉快,休息得好。
在间隙活动时间里,教师要提醒幼儿上厕所、喝水。教师要保证幼儿每天喝足够的水,这是因为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活动量大,消耗水分较多,儿童对水的生理需要相对比成人要多.不同年龄的儿童每人每日对水的需要量是不同的;1-3岁,110一155毫升/公斤体重;3—7岁,90一110毫升/公斤体重。但幼儿往往忘了自己去补充水,所以教师必须适时地提醒幼儿喝水。在一天中,至少要组织幼儿饮水两次,还要允许幼儿根据自身需要随意喝水,特别是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应随时供应凉开水。剧烈活动结束时,应等幼儿身体恢复平静后,再让儿童喝水。夏季出汗多,汗液中带走了一定的盐分,应该给幼儿喝一些谈盐水。总之,应该为幼儿准备充足、清洁的开水,要教育幼儿勿暴饮、勿喝生水,应讲究饮水卫生。
5、游戏或自由活动
上午游戏时间内,可以组织幼儿各种游戏(详见游戏活动),也可以组织户外自由活动或体育游戏。游戏活动应丰富多彩。尽量安排在户外进行,要注意动静交替。无论组织哪种活动,都要注意在饭前半小时转入安静活动,进行盥洗,而后进餐。
6、盥洗
在饭前l0—15分钟组织幼儿盥洗。盥洗应使用流动水,每个幼儿要用各自的毛巾。让幼儿按顺序或分组盥洗,同时,还要教会幼儿正确洗脸、洗手,正确使用肥皂、毛巾,还要教会小班幼儿漱口和中大班幼儿刷牙。冬季要教幼儿擦油。
7、进餐
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后的点心。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幼儿园要制订正确的饮食制度.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时隔时间应为3—4小时。
正确组织幼儿进餐应做好以下工作:
进餐的准备:由教师带领值日生布置好餐桌,准备好餐具。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安静的进餐环境。
进餐过程:要观察幼儿的食量,及时添饭,注意培养幼儿文明进餐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坐姿和使用餐具的方法;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偏食;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撤饭菜,不弄脏衣服,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讲话。为保证幼儿吃饭时的良好情绪,教师在幼儿进誓前后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做了错事,教师一般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儿童的食欲。教师要保证幼儿心情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
照顾幼儿吃好一顿饭的标志应是:吃饭过程中,幼儿情绪好;幼儿食欲好,食量够;钦食习惯好,吃得卫生。
进餐结束:幼儿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并把餐具、椅子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要养成饭后擦嘴、漱口的习惯。幼儿进餐期间,工作人员不应打扫活动室,以免污染吃饭的环境。
8、睡眠
午餐后要组织幼儿午睡,寄宿制幼儿园还要组织晚上睡觉睡眠能恢复机体的活动能力,对保证健康有重大意义。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养成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租重要。
睡眠前要组织幼儿盥洗(午睡前洗手,晚间睡前洗手、脸、脚、屁股。夏季午睡前洗手脸、擦身,洗腿脚,晚间睡前洗澡)。
睡眠室内空气要新鲜,夏天要开窗睡觉,但要避免风直吹幼儿的头部,冬季在幼儿入睡前要开窗通风换气,刮大风时例外。床上用品要清洁,被褥要固定、厚薄要适宜。
幼儿进入睡眠室,要保持安静,立即上床睡觉,不能在室内随便走动或说话,并要提醒和检查幼儿不把玩具和其他东西带到睡眠室内。
要逐步教会幼儿能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并会整齐地叠放在固定的地方。教给幼儿正确的睡姿(右侧卧或仰卧),并注意纠正幼儿不良的睡眠习惯。要掌握每个幼儿夜间小便的习惯,
注意为他们盖好被子,对睡眠不安稳的幼儿要仔细观察,发现不适及时就医.睡眠室要保持安静。
照顾好幼儿睡眠的三条标志:一是按时睡,睡得好,按时醒,醒后精神饱满愉快;二是睡够应睡的时间,要以孩子为主,不能任意减少或增加睡眠时间;三是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和习惯。
9、午点(同进餐)
10、户外游戏
在幼儿的—日活动中,游戏和户外活动应占2—4小时以上.午点后至离园前这段时间,可安排各种游戏、户外体自活动、自由活动、娱乐、实验操作活动、劳动和散步等。
天气好时,应尽量让幼儿到户外开展各种活动。户外活动,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阳光、新鲜的空气和风),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整日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包括每天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场地小的幼儿园在安排一日活动时,首先要保证各班至少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上课及其他活动应尽量安排在户外。”
在这段时间里,可由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活动,也可由幼儿自由选择开展活动。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好玩具、材料及活动场地,要让全班幼儿积极参加活动、情绪愉快。
11、劳动
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早饭前可组织幼儿擦桌椅、床、柜等,下午一般可组织幼儿集体劳动,如扫除、管理小菜园、修补图书、自制玩具等。教师要明确组织幼儿劳动是为了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热爱劳动、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任务的好品德,不能把它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幼儿劳动的内容.时间、劳动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要注意安全、卫生。
12、散步
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长时间的步行,可以锻炼幼儿的毅力、耐力和组织性,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散步,引导幼儿观察社会、观察自然。大自然对幼儿来说是最丰富的教科书,以其富有生机的美吸引着幼儿,观察人自然可以使幼儿开扩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美的形象,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要让儿童充分接触自然界,让幼儿在草地上打个滚,在雪地上走走,让幼捉昆虫,采野花,让幼儿尽情地走,尽情地玩,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立体地感受自然界的美。
教师要和孩子们一起谈话、描述散步中的见闻,儿童的感受是肤浅的,必须经过成人的引导才能深化。儿童的认识具有无意性、偶然性,教师的引导,描述可以加深幼儿的认识。
教师的描述要充满感情,语言要生动形象。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更充分地体会、认识自然之美。
13、实验操作活动
儿童的聪明才智不是通过一天一节课就能发展的,儿童对世界的热爱、对求知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在大量的实验操作活动、劳动中发展起来的。
应准备供幼儿使用的工具,按年龄的不同,分别指导工儿用法,并鼓励他们多实践,逐步积累使用多种工具的经验。儿童手指的灵活性比较差,但在幼儿期,进步却相当迅速。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应该积极让幼儿多实践,如5岁多的幼儿可以练习锯木条(或薄木板),可以用小刀刻塑料或纸.
可供幼儿使用的常用工具有下列几种:如敲打用的木槌;拔拧用的改锥、扳子、钳子;切割用、缝纫用的针,线、剪子、小刀等。
让每个幼儿都能参加小实验,如用一只小杯子盛上水,放进木块、钉子、石块等,做沉浮的实验;喂养小动物或种植劳动,通过照料、观察、记录.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14、离园
幼儿一日或一周的集体生活结束后,要离开幼儿园转入分散的家庭生活。
教师在幼儿离园前,应让幼儿做好结束工作,引导、帮助—幼儿做好清洁、整理工作。环境应该整整齐齐,个人仪表应该干干净净,并要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的物品。可组织离园前的总结性谈话,对一日或—周生活进行简单小结,表扬鼓励幼儿的进步,提出回家的要求,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回家.幼儿离园时,根据需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和听取家长的意见。对暂时不能回家的幼儿要个别照顾、妥善安排,适当组织活动,消除幼儿因等待家长而产生的急蹄不安的情绪。
15、晚间活动
晚间活动是全托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成部分。由于教师忙累了一天,易忽视晚间活动的组织领导,造成晚间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的倾向。但晚饭后至上床睡觉这段时间相当长,科学、合理的安排晚间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很重要的。
一般说,晚间可以组织一些安静的、活动量小的活动。如;看电视(看电视的时间每周以1—2次为宜,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视力)、演木偶戏、组织幼儿欣赏音乐,以及自由游戏等。夏天可组织散步等活动。
16、组织领导幼儿园一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把幼儿园一日活动列入教育计划,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主动的发展。
三、幼儿园的教学过程
教师、幼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一)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是教学过程中基本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集体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接受学习)
2、分组或个别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参与、启发、支持、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发现学习)
(二)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否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能否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学过程成败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内容:是幼儿进行各种类型活动的原料,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中介。教学内容必须具有较高的发展价值,能够促使幼儿不断地在自己现有状况上得到发展。(“鹰架”的作用——或“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手段:是连接教师、幼儿、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在教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儿童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
四、幼儿园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二)积极性原则
(三)活动性原则
(四)直观性原则
(五)发展性原则
(六)巩固性原则
(七)个别对待的原则
第三节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评价
一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
(二)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1)它介于教育目标与幼儿的行为目标之间,即比教育目标具体,但比行为目标笼统。
(2)如何订立?A根据选该活动的理由,再依据认知(只是)、情感(态度)、情绪(心理健康、社会)及技能(能力)三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层次来拟定与呈现;B这些目标可涵盖幼儿的各项发展:身体动作、情绪、创造力、认知、语言。
行为目标是教学单元目标的具体化,为了能有效地把目标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必须清楚地表述学习者应表现出来的结果。
(1)这类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和可见的。如:幼儿在学过刷牙的技巧后,在餐后能按所教的步骤正确的刷牙。
(2)如何写具体目标?A应该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在实践中,我们会常常会看到教师在写目标时,却往往分不清目标到底是针对教师、还是针对幼儿,有时甚至会把目标写成活动内容或手段,如:把“知道动物的名称”写为“介绍动物的名称”;B目标内容仍是包含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技能、习惯、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设计时以“认识”、“知道”、“了解”、“养成”、“增进”、“促进”、“启发”、“引导”、“扩展”、“充实”等动词开始;C一个目标只代表一项该教学单元所需完成的结果,不可将手段写成目标。
例如,“自己动手”的教学单元,可以发展出下列的教学单元目标:(见书P204)
第一、知道工具的使用原则(认知领域);
第二、增进使用工具的能力(动作机能领域);
第三、养成收拾用具的习惯(技能领域);
第四、知道废物利用的方法(认知领域);
第五、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情感领域);
第六、培养在活动中持续、专注的精神(情意领域);
第七、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动作机能领域);
第八、培养幼儿的审美观电(情意领域);
第九、知道自己作品的优缺点(认知领域);
第十、乐意欣赏同伴的作品(情感领域)。
在设计好了一个教学单元的目标后,就需要开始具体活动的设计。如“自己动手”教学单元中,根据“学习正确的使用各种工具”、“养成收拾用具的习惯”等目标,我们设计一个活动——“常见的工具”,并写出它所要达成的行为目标如下:
第一、能说出工具的功用(认识领域);
第二、能说出使用工具时应注意的事项(认知领域);
第三、会使用剪刀、胶水、订书机、打洞机、水彩用具等(动作技巧领域);
第四、工具使用完后会清理、归还(动作技能领域);
第五、会爱护所使用的工具(情感领域)。
看书P205页——207页
三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见P208)
第四节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的方法
(一)观察
(二)演示、示范和范例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二、口语的方法
(一)讲解
(二)谈话法
(三)练习的方法
(四)游戏法
(五)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