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标签:
孤独症自闭症学前教育学教育 |
分类: 学前教育学 |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幼儿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意义和任务,明确并了解各方面实施与培养的方法与要点,能结合实践真正理解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
教学时数:
以讲授和见习为主,辅之于系统观察、事例分析的方法。建议教学时数10学时。
本章重点考核:
识记:幼儿体育、幼儿德育、幼儿美育、体质、智力。
理解领会:制订生活制度的基本原则;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及组织实施;幼儿园美育实施的方法;发展感知觉的内容。
实践分析:联系实际调查并分析一个幼儿园的体育工作。
第一节
一、体育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的概念
体育:
学前儿童体育
体质: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心理因素。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
1、体育是学前儿童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保障;
2、体育为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3、体育可以促进智育、德育和美育任务的完成;
4、体育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二、幼儿体育的任务
1、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2、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三、幼儿体育的内容和手段
(一)创设良好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1、合乎卫生要求的房屋、设备和场地
2、合理的营养和膳食
3、充足的睡眠
4、合适的衣着
(二)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1、生活制度是指什么?
2、制度生活制度的依据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四)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的内容
(1)早操
(2)体育课
(3)户外体育活动
2、进行体育活动时一概注意的事项
(五)幼儿体格锻炼
(六)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注意幼儿安全
(七)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
四、指导学前儿童体育工作的基本观点与原则
(一)指导学前儿童体育工作的基本观点
学前儿童体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和贯彻以下两个基本观点:
1、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统一的健康观。
现代健康学前儿童的标准:
(1)体格发育正常,体形匀称,无异常;
(2)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正常;
(3)动作协调、灵活,体力充沛,喜爱游戏;
(4)精神饱满,情绪安定快乐,注意力集中,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安全的需要;
(2)爱抚的需要;
(3)与伙伴交往的需要;
(4)被同伴和成人接纳、尊重、认可的需要。
2、保护与锻炼相结合的体育观
(二)学前儿童体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家园合作,互相配合;
2、统一要求,个别对待;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第二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幼儿智育的意义
1、几个概念介绍
(1)智育
(2)技能、技巧
(3)智力
重量的错觉
- 先准备同样形状,同样大小的5个空火柴盒和10个硬币。
- 把10个硬币放进1个火柴盒里,拿在手里感觉一下它的重量。
10个硬币要放进最上面的火柴盒里喔!
- 接着,把4个空火柴盒叠起来,再把装有硬币的火柴盒放在上面,拿在手
* 你觉得原先比较重,还是后来比较重呢?
(b)明明比(a)「重」,却反而觉得「轻」
* 为什么呢?用天平称称看吧!
*
不过,这种错觉也有方便的地方。
登山和徒步旅行的时候,较重的物品最好装在背包上层,将会感觉比实际轻。
此外,松软的东西和硬实的东西也常常有「重量」的错觉: 1公斤的棉花和1公斤的铁明明是同样的重量,同时拿拿看的话,感觉铁比较重。
2、为什么要重视幼儿智育
(1)从社会价值上讲
(2)从个体发展的价值上讲
(3)从智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上讲
(二)幼儿智育的任务
1、教给幼儿形成初步的概念
2、发展幼儿的智力
3、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
4、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幼儿智育的内容
(一)知识教育
(二)发展智力的教育
1、感知觉的教育
2、培养观察力
3、发展思维能力
(三)学前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四)增进学前儿童对环境的认识
(五)培养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正确对待幼儿的问题
1、幼儿问题在教育上意义;
2、解决幼儿问题的方法
三、学前儿童智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专门的作业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教师的引导与学前儿童的探索相结合
(三)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
本节重点内容:
明确几个相关概念,了解幼儿智育的任务试述幼儿智育的任务及内容是什么?
第三节 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意义及任务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
幼儿德育:
为了搞清学前儿童德育概念,必须弄清几个基本概念:
1、社会性
2、社会性与道德品质
3、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4、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幼儿德育
(二)幼儿德育的意义
1、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
2、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3、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园工作规程》
1、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3、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幼儿德育的内容
(一)确定内容的依据
(二)如何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
(三)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教育
(1)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2)培养幼儿关注社会生活的态度与文明行为。
2、友爱教育
(1)培养幼儿积极交往的态度与能力;
(2)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谦让、助人等良好的行为
3、集体生活教育
4、培养幼儿诚实、勇敢的品质
(1)培养幼儿诚实;
(2)培养幼儿勇敢
5、养幼儿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
6、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情感的萌发。
三、幼儿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概念
(二)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
1、知——道德认识
2、情——道德情感
3、意——道德意志
4、行——道德行为
5、知、情、意、行的关系
四、幼儿德育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一)社会认知、情感、行为习惯全面培养
(二)协调和统一各种可控因素的影响
(三)活动与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四)正确处理“规范”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1、要充分利用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动机,充分发挥社会性情感与需要对于幼儿行为的调节作用;
2、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独立人格与自尊心
第四节 幼儿美育
一、美育的概念与意义
(一)美的形态
(1)自然美
(2)社会美
(3)艺术美
(4)形式美
(二)美的特性
(1)形象性
(2)感染性
(三)美感及特点
(1)个体自由性
(2)情感性
(3)直觉性
(四)幼儿美感的特点:
(1)幼儿的美感直接受情绪的影响;
(2)幼儿的美感较为简单浅显;
(3)幼儿的美感具有明显的行动性;
(4)幼儿的美感不受常规约束。
二、幼儿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幼儿美育的意义
1、审美能力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2、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幼儿美育的任务
1、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兴趣和爱好;
2、发展幼儿审美联想和想象力;
3、培养初步的鉴赏美的能力;
4、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
(一)创设美的生活环境
(二)利用大自然对儿童进行美的教育
(三)选择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染幼儿
(四)培养幼儿行为美、仪态美
(五)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
(六)通过游戏进行美育教育
(七)节日娱乐中的美育
四、实施幼儿美育在注意的事项
(一)尊重幼儿个体自由的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
教师应注意如下问题:
1、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感知审美对象,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感知代替幼儿的感知;
2、尊重幼儿的想象。
3、注重幼儿感受、体验、创造美的过程;
4、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审美活动过程,但不要过多地干扰和干预。
(二)给幼儿的情感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
(三)教育美不要脱离美、美感和幼儿的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