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学基础——学生

(2009-10-25 10:17:17)
标签:

孤独症

自闭症

教育学

教育学基础

学生

教育

分类: 教育学原理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主体性: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具体包括:

1 独立性 ;

2 选择性;

3 调控性;

4 创造性;

5 自我意识性。

(三) 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二、学生的地位

(一) 社会地位:指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相关

链接: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1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 无歧视原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7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二) 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三、学生的发展

(一) 学生的发展: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二) 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 顺序性和阶段性 ;

2 稳定性和可变性;

3 不均衡性;

4 个别差异性;

5 整体性。

(三)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理成熟期提前 。

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

5. 心理问题增多。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二) 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 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一) 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代际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

(二) 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主体间关系)“

(三) 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性质

(至少三重性质→三原则,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辩析〉〉P234)

1 作为教育工作关系的师生关系的原则:教学相长。

[相关链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礼记·学记》)]

2 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缩影的师生关系原则:民主、平等。

3 作为一般人际自然关系的师生关系原则:尊师爱生。

四、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 教师方面:

(1)态度(如: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实验)

(2)领导方式(专制/民主/放任型)

(3)智慧(学识、创造性)

(4)人格 (性格/气质/兴趣)

2 学生方面:

对教师的认识(亲其师,信其道)

3 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 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

4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