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才思 悲悯情怀
——读李增贵作品集《梦你的眼睛》
王散木
记得梁实秋先生曾评价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这是名家评说名家,一般文人只能忘其项背。但也并不是说,默默无闻者缺少才气,芸芸众生中难寻精英。
余光中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经说过:“诗和散文是我的两个眼睛,必须同时运用才看到一个立体的世界。”接着,余先生又说了诗歌和散文的差异:诗是更能够抒情,散文有时候可以说理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散文的功用比诗要多,可是诗的强度更大。诗的抒情的力比较足,同时,诗是比较简短而精炼的,所以抒情起来比较快,比较强烈。散文是比较长一点,可以讲得复杂一点。然后,余先生又举了一个文学家的例子:苏东坡的作品,他写前后赤壁赋,当然是美文了,但是他毕竟还有跟读者维持的一个很清醒的关系,而且他要交代现实的这一面,所谓现实呢就是时间空间构成的一种东西,因此《前赤壁赋》就会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这个时间,苏子与客,周游于赤壁之下。他先交代了一下,然后才想到曹孟德怎么样,最后他又回到现实,他这个框架还是有现实感的。可是他写起诗写起词来就大不一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马上就跳进去了,所以我觉得,欲抒其情,宜于用诗,欲寄其事,用散文比较方便。那么,我自己有时候有一个经验,诗写过了,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记下来,我用散文再写一遍。
讲余光中先生的事情,好像把话题扯远了。其实,跟我要谈的问题有直接关系,还没有绕远。前几天收到福建三明一位名叫李增贵的中学语文老师的稿子,洋洋洒洒数万言,又是诗歌,又是散文,既有互联网时代的博客文字,又有陈年老酒似的来往书札。内容真的有些杂,但是,杂而不乱。李增贵老师早就分门别类编了目录,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所以,我就没法推托,拂人家一番“求教”的诚心盛意了。
我本来不懂诗歌,平时更没有心思去读那些让人摸不着北的所谓的“前卫”诗人们的大作。说白了,我根本就不喜欢那些云遮雾罩、老半天都没能搞明白在说什么的所谓的新潮诗、这个派那个派的诗。读这样的诗不啻于活受罪。我曾经自嘲自谑:就像偶尔从电视上听周杰伦的歌,只看到他的嘴咕哝,鼻子眼睛腮帮子都在用力,到底唱的是什么,老半天硬是一句没听出来。检讨一下自己,也许是观念落伍跟不上潮流,但当今诗坛不同年代的余光中、高洪波、舒婷、杨克、王小妮等诗人的风格特色我接受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或许是国学底蕴不足,但是唐诗宋词元曲我阅读领会,一点障碍也没有;抑或是自己眼界窄短,但中外一些这样那样流派的诗歌,我都接触过一些,能够流传下来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却都是我能读懂的。因此,对诗歌的阅读,我是很挑剔的,凡是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看他三两首我是绝对不再读下去了,无论社会上给你炒作得如何热闹。
然而,读李增贵《梦你的眼睛》第一、二两辑的诗歌,却让我耳目一新,居然有一口气读下去的冲动。我深为作者一连串新奇的想象、一腔浓浓的情和对一系列社会生活、环境诸多问题的忧思悲悯情怀所感动。通俗朴实而又寓意深远的诗句,不仅展示了作者谋篇布局、驾驭语言的功力,而且更透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胆气义气和正直文人应有的骨气正气。在《江南雨》中,作者写道:“雨的江南/发了飙
在炎热的夏/与长途汽车比赛着耐力/气喘吁吁、香汗淋淋/连雨滴也有了馊味
江南间歇的片刻/天空破烂/鹰雀在崎岖的云彩上颠簸/女娲何在/天又破了/短消息、伊妹儿/无法把鸡毛信速递到女娲的邮箱……”怎么办?作者接着使出了最笨拙、最原始的招数:“我只能拿来妈妈的针线/细细密密地缝着天空的伤口/我还借来破碎机/把云彩破碎/让长途汽车与鹰雀的旅途/舒畅无比”。这样的奇思妙想,这样的朗朗上口,这样的一目洞穿,你看还是不看,读还是不读?
一首《童兄,我有话要说——馈赠我残疾的弟兄》,作者观察得细微,思考得深沉。“一浅一深
一浅一深/你把平平坦坦的水泥地/走得坑坑洼洼/这都是轻微小儿麻痹症惹的祸……一深一浅一深一浅/伯父的脚把坑坑洼洼的水田/摊得水泥地般平坦
一深一浅一浅一深/我的兄弟/这样坑洼的平坦/你还要走上多久/这样平坦的坑洼/你还要伯父耗费多久来抹平
我的弟兄/我有话要说/心若残疾/再给你造一百对健全的肢/你的微笑/不会多过爬行的乞丐”。结尾处,看似轻描淡写,却足以发聋振聩!作品集里还有不少寓言童话诗,读起来别具滋味,发人深思。诸如:《稻草人》、《贪婪的蚂蚁》、《我愿是这样的一头猪》、《新井底之蛙》、《篮球自画像》、《新守株待兔》等,寓说理于故事,借动(事)物说人情,或抨击不良现象,或寄托美好愿景,或展现悲悯情怀。
在《话缘》这首诗里,作者讲述了一段在QQ王国的宫殿里的奇遇,结束时作者以“诗话连篇”的形式作了坦白的剖析:“对于飘渺风云和快乐之鹰在QQ王国里的偶遇并迸发友谊的火花,在心存不良的网迷来说实属网络艳遇,然在我心中我把飘渺风云当作上帝的幸福使者,绝不敢以世俗的杂念去触摸和解读这段网络奇缘。我们只能通过QQ和手机互诉衷情,很有一种等到电脑烧掉、手机没电才会停止的趋势!但我却不愿不能也不敢去触摸她的真实,生怕她像空气一样从我身边逃逸,思念像要命的刀子,威逼我化虚无为真实,变缥缈为真切。我该拿什么来挽留你——我的网络爱人?功夫不负有情人,我的勤劳我的执着成就了我这段网络奇缘,终于我们拥抱着童话走进羡慕已久的围城。”这段剖白是如此坦诚,心理情态又是那样的细腻。作品中不乏情节构思奇特、细节描写传神的篇章,读起来真的让你有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
作品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情”。有兄弟情、母子情、夫妻情、叔侄情、同学情、师生情,还有爱国情、同胞情,叙述别具特色,表达各有分寸。《雨儿》借清明雨纷纷这个特别令人感怀的特殊季节,通过对母亲生前小事的记忆,展示的母子情让人肝肠欲断;品《梦你的眼睛》和《天堂之欣》,让你感受到一往情深的夫妻情是那样的熨帖温馨;看《“信”福往事》,使我们感受到手足情难解难分,更加珍惜往昔那难忘的艰难岁月时光;读《放假那天》,通过借钱借物这些日常琐事,把师生间那种特殊的关爱和微妙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是那样的逼真,读后令人心生感动。作品第三辑《博客闲粹》选取了现代生活的一个特殊空间,在表述上既有网络语言的特色,但又没有那种过分追求所谓的“前卫”而有悖语言规范的朴实美;第四辑《“信”福往事》既是对往事的追怀奠祭,也是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怀念与珍惜。说到这里,我感觉,李增贵的散体文字和他的诗歌内容是互补的,与前面列举的余光中先生所谈创作经验是不谋而合的。李增贵的作品中值得评说的地方太多太多,而我记忆的硬盘中能够调出恰如其分表述的语汇实在太少太少,还是留给诸君品味、方家品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