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魔还需心药医
(2020-06-11 17:00:37)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心理咨询 |
一位高三的同学哭着跟我说:“要是没有疫情,我就能复习的很好,高考肯定没问题,可是现在时间都浪费了,我的人生完了。”
这样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埋怨学校的氛围、老师的压力、同学的关系、父母的唠叨影响了学习,导致自己不能正常发挥等等。于是,这些同学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外界以获得内心的安慰,或者试图通过改变外界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们也会发现,这些学生,有的破罐子破摔,干脆就不学习了;有的就算换了班级,换了学校,仍然很难在成绩上有所突破。
而且,当这些学生步入社会以后,他们的这种思维方式也会泛化到工作生活中。于是,他们开始埋怨老板的不好,同事的不好,或者伴侣的不好等等。我们可以环顾自己身边,那些总是抱怨的人,他们的生活品质一般也不会很高。
佛学中常说“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生命的本身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再周全的计划,也会有意外情况和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变化才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真理。
所以,无论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是生活中出现各色各样的人,都是“无常”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没有应对这些“无常”的心理,也就说明我们内心是存在某些局限的。而这些“局限”就算不是在疫情中败下阵来,也会在人生的其他事情中败下阵来。
我之前跟一个孩子讲过:“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其实都是一场综合能力的考试。除了文理科本身的学习能力,还有你的应变能力以及你的心理,如果你总是因为外界的原因影响到你的学习,或者总是考试紧张,那这就是你考试中的短板,是你不得不面对的拉分科目。只有通过心灵成长,突破你内心的短板,你才可能在这场竞技中拔得头筹。”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预测说今年考生的成绩会出现“断崖式”差距。虽不绝对,但也不无这样的可能性。很多人都会把原因归咎为孩子的不自律。其实,“不自律”并不是一种性格,而是孩子内心局限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人们常常提到的“拖延症”“懒癌”“网络成瘾”等等,都是心理问题的外化。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要么指责和训斥,要么就用自己的人生阅历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最后发现,好说歹说都说了,孩子油盐不进,或者嘴上说“好的好的”,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行动。导致很多家长都无计可施,甚至也跟着一起泄气“这孩子没救了”。
其实,孩子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完全可以解决的,需要找到他们背后的心理原因,通过一定的练习消除内心的局限,找回自我,找回学习本身的兴趣。这时候,孩子会变得很自信,孩子的学习也会很轻松,成绩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
当然,真正的心灵成长远远不止是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心灵成长是一个全方位的突破,学习、生活、工作、家庭、婚姻、人际中的问题等等,都可以通过心灵成长而拥有一个质的飞跃,也是我们获得长久幸福的唯一途径。
冯老师曾说:“最大的布施不是给人钱财,而是引导人修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以此话,结束今天的文章,也真诚地希望更多的人能走上修心之路。从此,平安喜乐,诸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