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咨询师冯大荣
心理咨询师冯大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27
  • 关注人气:2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2019-12-31 09:37:41)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心理咨询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出自施耐庵的《水浒全传》,意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频频出现。


一位妈妈因为疾病去世,这本来是家里的不幸,女儿得知这一消息,急匆匆地赶回家,看到死去的妈妈再也不能醒来,她悲痛欲绝,一头撞上棺材准备和母亲一同到阴曹地府为伴,最后妈妈还没有出殡,自己却躺进了医院,家里又多了一桩祸事。


一位司机,因为酒驾而撞伤了人,因为害怕担责,他开车逃逸,慌乱之中,他又连续撞倒了几个人。本来是一件祸事,最后也让祸事演变成了双至或者多至。


一位中年男子因为赌博,一下输了几十万,父亲得知这个情况,回到家里开了一个家庭会,全家人把这位男孩好好训斥了一顿。因为不堪家人的辱骂,男子急于想把自己在赌场失去的钱捞回来,当天晚上,他尾随了一位单身女子,实施了抢劫并杀害了这名女子,最后的结果是自己锒铛入狱。本来也就是一件祸事,最后还因为自己的行为引来了更大的祸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当人生出现一个祸事的时候,因为内心不够宽广,人们不能接受正在发生的坏事,结果因为慌中出错,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更多的祸事也就不足为怪了。



古人之所以能大胆地做出这种预测,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社会修心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没有修心,当面对各种祸端的时候,人们内心自然就会慌乱,慌乱就会出错,所以祸不单行也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了


那为什么说福无双至呢?


因为一个人的福都是来自他对社会或者对人类的贡献,所以他所有的回报都是对他贡献的奖励,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回报双至的现象。


比如屠呦呦因为青蒿素的发明,她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所有的奖项都来自于青蒿素发明有关,几乎不会给她颁发女权运动奖,因为她没有完成这样的工作,自然也就无功不受禄了。


这个规律是不是适用于所有人呢?


 

很多的规律都是有条件的,比如牛顿定律,他是适合于地球的环境,冲出大气层,牛顿定律也就不适用了。


同样的道理,“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这个“规律”是适用于那些没有修心的人,适用于那些内心有冲突的人,特别适用于那些内心恐惧多的人,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这些祸端,所以他们的人生才会制造出更多的祸端来。

 

对于修心的人而言,因为内在的条件变了,他内心没有恐惧了,修心的君子可以接受所有的情况,他能视生如视死,视祸如视福,视世界为一而不是二,所以“祸不单行,福无双至”也就自然失效了。


前面说的那位司机,如果他是君子,他就不会喝酒开车,因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所以他就避免了起先的祸端。如果真是因为某种原因撞伤了人,他会坦然地报案,甚至把伤者送到医院,怎会发生接二连三地撞伤人呢?


因为赌博而输了钱,这个家里只要有一位君子,就不会出现让当事人犯下命案的悲剧。因为君子“素贫穷行乎贫穷”,意思就是说,输了就输了,用不着这么心痛,当事人的内心也就安心了,怎会出现更大的祸事呢?


 

至于妈妈的去世,作为修心的子女,我们更应该明白,妈妈对我们的爱是希望我们活得更好,我们怎么可能去选择殉葬呢?自然也就告别了“祸不单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