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2017-10-30 09:52:11)
原文: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这段话的意思是,因此有谚语说:“内心不中正的人是不知道自己孩子恶习的,内心贪婪的人是不知晓自己庄稼长得茁壮的。”这就是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不得体,是不能治理好自己家的。
世界本来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世界是一不是二,但是由于自己内心不中正,自己就只会关注自己所追逐的,而忽视和排斥了追逐的对面,于是,世界就开始被割裂,世界也就由一个整体变成了两个对立的部分。一旦世界被割裂,人的各种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追逐苗条的人就会厌弃丰满的,追逐所谓高尚的人就会嫌弃质朴粗俗的,追逐成功的人就会惧怕失败,太喜欢自己的孩子就看不到孩子的恶习,过份追求财富的人总会感觉自己很贫乏等等。
很多的时候,人们内心世界被分割后,人们对人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人从小一直很乖很听话、成绩也不错,但是他们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后,反倒人生变得平庸,工作很难有所建树。很多家长不可理解,他们往往会说:“为什么从小这么乖的孩子怎么就一事无成呢?”孩子和父母都看不见孩子从小内心被分割的现实,因为孩子从小一直追求成为别人心目中听话的孩子,一旦潜意识形成,他们就会唯长辈、老师和领导是从,逐渐人生就失去了创造力,只会完成领导交办的简单低级的工作。而那些平常看上去有些“反叛”的同学,他们并不追求成为领导心目中听话的孩子,他们在真相面前会有自己的主张,他们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处理问题,工作上往往表现为灵活和具有创造性,所以“叛逆”同学容易成功。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太想钱了反倒挣不到钱,一个人太想成功了也很难成功。
从修心的角度,光舍还不够,还要看内心有没有波澜,如果你行为上舍了,但是在内心还是依依不舍,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做到舍,说明你还需要继续成长,还需要消除内心对钱的执着,直到舍了以后自己什么感觉也没有。到了这个阶段,你对待金钱就中正了,你就可以顺理成章当老板了。所以要真正改变命运,一定离不开修心。
有人说:“因为他们有钱所以他们才敢舍”,这是错误的,舍和不舍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真实的情况是这个人先敢于舍,所以他们才会有所得。
如果一个人不敢舍,即使他真的挣了钱,他也一定不幸福,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没有钱,总担心金钱会失去,他整天提心吊胆,再有钱他也感受不到富有,他就是“莫知其苗之硕”的典型例子,这样的人金钱又怎么能给他人生带来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