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2017-11-06 11:07:22)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治理好一个国家的人一定是先治理好家的人,他的家不能教好而能教好别人的这是没有的。所以君子因为内心有功夫,他不需要走出家门就能成就教育好国家。因为一个孝顺的人就知道如何侍奉君主;一个能尊重兄长的人就能侍奉长辈;内心慈爱的人民众就会听从他的。
没有修心人们要么自负要么自卑,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包括我在内很多同学都很不可一世,觉得自己干什么都可以,当一个少将好像还嫌军衔太低了,大部分同学甚至认为自己当国家总理也没有什么问题。
直到大学毕业分配到单位遇到层层阻力之后,结果也就彻底颠覆了过去的想法,因为实践证明自己很多的事情是干不了。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内心自卑,结果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干,有些人甚至有很高的才华,他们都觉得自己人生什么都不是,内心有这种想法,自然也就什么也干不了。
之所以出现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因为没有修心不能知己知彼,你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你又怎么能知道别人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你又怎么知道如何去管理大家呢?于是,因为无知所以自负;同样的道理,因为无知所以自卑。一个修心的人,他能清清楚楚地发现人生一丝一毫的障碍,内心障碍清除了地方也就是他情商高的地方,而内心障碍存在的地方就是他栽跟头所在。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外在标准来衡量自己做事做人是否成功,“我孩子很听话”、“我孩子考上了大学”、“我们家里我做主”或者“我人生挣了很多钱”,“我们夫妻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等等,于是,他认为自己真的就有能力管理好家,这是一个误区。
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外在的标准都不是真正的标准,因为这些标准可能隐藏着某种自己不知道的祸患,而真正的标准即在内,这就是内心的诚,因为内心修好了外部自然不会差。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家庭虽小但是它的功能是比较齐全,只要你能治理好家庭也就能治理好国家。大家千万不要这样认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因为家庭小,先有管理好家庭的能力然后才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这里家庭和国家并没有递进关系,真实的状况是因为修心修好了,管理家庭和管理国家同时都可以胜任。
既然没有递进关系,那为什么要用家庭来做比喻呢?先来看看过去的家庭结构,现在大都是三口之家,过去的家里上面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平辈有兄弟姐妹,晚辈中有儿子和女儿,还有侄儿侄女,大家都住在一起,这是一个大家庭。
怎么才能治理好这样一个大家庭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家庭的人际关系:
第一层关系如何对待长辈,如果晚辈能孝顺长辈,老人能老有所养,老人就感到很幸福了,要做好这一层关系,可以用一个字孝来概括了;第二层关系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兄长,如果人们能够尊重兄长,自然和兄长的关系就能处理好,所以这一层关系就是一个悌字;家庭中第三个关系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和晚辈,如果都像父亲和母亲一样真诚地爱护自己的子女,那么晚辈就能小有所爱,这一层关系就是一个字慈。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秉持这种处理方式,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能治理好。
再来看看社会关系,在过去社会中有君王和长辈的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处理同上级和兄长的关系,再次就是处理同自己下级和晚辈的关系。那应该怎样处理君王和长辈的关系呢?如果能像在家中孝顺父母一样对待君王和长辈,那君王和长辈不就心安了吗?
所以过去选拔官员最讲究孝道,一个内心有孝道的人一定会忠信于君王和长辈的;同样的道理,如果对待上级和兄长能够像在家中对待自己兄长一般,那么兄长和上级不也就心满意足了,世上难道还有比这种方式更好的方式吗?如果能像慈爱的父亲母亲那般珍爱下属和天下的弱小,下属就会为知己者死,弱小就不会被欺凌。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家和家庭的关系基本上是一样的,治理也就是三个字,即孝悌和慈,所以说一个人有了治理家庭的能力,他就能治疗好国家,“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就是这个道理。真正修心好的人,不是说一定要从知县做起,然后到知州、知府,再到道员,他可以一下做到总督或者更高,因为他内心早已经有了做好这些职位的答案。
同样的道理,在现代管理中,只要你把心修好,你可以一下做到总经理,所以能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修心修出来的。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能力指得是德而不是艺。
很多人以为孝悌慈是当官的事,其实,孝悌慈适用于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人都需要这种人际关系。这是一种古老又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说其古老,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开始了这样的关系,说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是因为人们长期把各种关系庸俗化了,于是,过去几千年前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被破坏了,现在要恢复它们,相对于那些庸俗的人际关系,这种早已存在而重新恢复的人际关系就变成了新型的人际关系。
孝悌慈是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因为它是自然的,所以它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好的。为什么说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呢?这就如同一个人乘坐热气球飞行在空中,因为他是悬浮在空中的,空中的景色再美好,但是他的心总是不踏实的,因为燃料总是会耗尽的,只有回到地面人的内心才会踏实。
孝悌慈这种人际关系就是始终在平地的,所以这种人际关系也是最好的,虽然人们在不同的时期会选择不同的人际关系方式,但是自然的孝悌慈总会发挥作用,阻止人们更多地偏离自然的模式。这就如同价值规律一样,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反应,虽然在某个阶段价格会偏离价值,但是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价格总是围绕价值波动。
作为修心人来讲,无论世风如何变化,无论别人采取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你内心始终坚持内心的德,人际关系上始终坚持孝悌慈,你的行为就符合你和他人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