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之道】无情者不得尽其词,大畏民志

(2017-07-31 10:00:55)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词,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讼”是“争讼”的意思,“听讼”是“断案”的意思。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听双方诉讼断案我也能行,能不能没有诉讼呢?要让那些没有真情实意的人不能信口雌黄,要让圣德在上,让那些人畏服人们向诚向善的心志,这才是懂得治国的根本,这才是知晓到极致。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缺乏了道德水准,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法律。同时也说明仅仅靠法律来维持道德的水准是不够的,这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如果什么都靠法律来维持,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就会沦陷,甚至很多人会钻法律的空子,这就是孔子说的一些人即便是没有理由他们也会去找一些理由来赢官司。

 

一个国家一定要推行德治,这才是根本。如果让那些狡诈之人有了施展他们狡辩的舞台,那导向就有问题。就像前些年个别人明明是自己摔倒了,好心人去扶他,他却去讹诈人家,这种狡诈的行为是必须制止的。如果这些欺诈的行为不能制止,就会起到一个负面的导向,一些人就会效仿这种行为。现在国家用了很大的力量去引渡那些贪腐人员和打击境外的诈骗行为,目的就是要这些人不能因为欺诈还能逍遥法外,要引导民众相信只有诚实向善才是最好的,这才是治国的根本方略。

 

一些人总是埋怨社会风气不好,国家是由个人和家庭所组成的,社会风气的好坏依赖于我们每个人和每个家庭,只要每个人都做好了,家庭和社会自然也就和谐了。很多人都会说社会怎么不公平,但却很少“三省吾身”。我们要多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我到底为这个家庭做了什么?我为这个单位做了什么?我为这个社区做了什么?这个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大家都这样想,都这样去实施,这个社会的风气才会越来越好。

 

作为一个修心人,如果还去责怪社会就说明这个人没有修好。这就如同学武之人,自己武功不强被别人打败,却埋怨说对方没有根据自己的套路来出拳,说别人没有武德,这显然是“人穷怪屋基”,说明原因找错了。修心人要有这样的功夫,无论社会风气如何,自己首先要修成金刚不坏之身,始终做到立身中正,诚实善良。如果你有这样的功夫,你就会见招拆招,别人的语言和行为就伤害不到你,你更不会去伤害别人。社会怎么变化你都是纯洁高尚的,社会风气又怎么会影响到你呢?同时,尽你最大的能力反哺社会,为社会尽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生就很完善。虽然有法律,但修心人几乎不用法律,因为这毕竟是道德的底线,如果修行人总是在道德底线附近徘徊,就说明这个人一定没有修好。如果什么事情都让着别人,这样也就少了纷争,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必也使无讼乎”。

 

其实修行人在不断修心的过程中,内心会变得广博,很多的事情也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闹到法庭上去。如果动不动就闹到法庭上,自己赢了官司最终可能会和别人伤了和气,不打官司最好。特别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修心,或者说他没有真正去掉内心的障碍,要他让着别人,这其实是很困难的。这就会出现“我对他那么真诚,他还这样对我”的情形。当然,如果遇到像白银市那样的杀人魔,作为国家公诉机关惩治罪犯是必须的,这本身就是一种维护德治的行为。

 

孔子说的“必也使无讼乎”是完全可行的。在我们中心,虽然没有人管,但是大家内心都向善,中心这么多年没有谁掉过一分钱,大家都愿意做真诚的人,每个人都愿意去改变自己内心的局限,让自己朝着明明德的方向走。当人与人之间出现纷争的时候,大家只需要问问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看看自己有没有局限,看看自己什么地方放不下,看看自己的出发点是不是善良,矛盾很快就消失了,连调解都不需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