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前王”指文王和武王。第一个“贤”是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是贤明的意思。“小人”指的是没有修心的普通人。第一个“乐”是喜欢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一个“利”是使有利,第二个“利”是利益,“没世”指死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文王武王一直不能被大家所忘怀,后世的君子尊重他们那样的贤明,亲近像他们那样的人,普通百姓则享受着文王和武王遗留下来的快乐和利益,所以他们去世后人们始终铭记他们的功绩。
周族积功累德已久,文王的父亲季王修心修身就很突出。季王在世的时候,周族尚不够强大,经常有夷狄来犯。为了保境安民,季王不断地忍让,甚至不惜迁都来保存和积蓄力量,因为善待民众,深得民众的爱戴,后国力逐渐增强。到了文王的时候,已经是西方诸侯之长,故称文王为西伯王。后来文王又受命于殷国攻打无道的黎国。当把黎国打败的时候,周国已经是天下三分取其二了。到武王的时候,武王与天下诸侯会于孟津,誓言灭商纣,商纣灭亡后西周最终确立。
再说说“小人”,之所以普通人叫小人,这是相对于得道的君子而言。《康熙》字典上有注解什么是君子和小人,注解是引用《左转 襄三十一年》:“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小人和君子不是指这个人的外在体积,而是指这个人的内在空间。一个人的心量小、内心障碍多就是小人,因为障碍多所以“小人长戚戚”,他总是被眼前的小事所纷扰而忧心忡忡。内心没有障碍就是得道的君子,因为内心没有障碍,所以“君子坦荡荡”,虚怀若谷心系天下。
前面我们讲修心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修承载力。在一个团体中你有没有承载力,你有多大的承载力会一目了然。为什么会一目了然呢?因为从你关注的内容就知道,如果你整天关注的是谁又用了自己的洗发水,想说又不敢说;或者你整天关注谁又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然后又急不可耐地去报复别人;又或者你整天关注的是谁又在觊觎自己的位置,去拉帮结派地整别人。如果你整天都关注这些,你的承载力自然就小。
很多人想,从今天开始我要每天做好事。但是仅仅做好事是不够的,如果内心的空间不够,你做点好事也会斤斤计较。今天担心自己做的好事别人不知道,明天担心自己做的好事得不到回报,你做的好事仍然属于小人的范畴,人生仍然没有承载力。
要让自己有承载力就需要修心,就需要扩大自己内心的空间。内心的空间大了,就不会为周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纷扰,自己的视野也就开阔了,人生的承载力也就大了。文王和武王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爱戴,就是因为他内心总是想着大家,所以文王和武王是众望所归。
我们很多人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其实质就是内心太狭隘了,才造成自己的多疑、敏感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要解决人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就是要修内心,让内心扩容,内心的空间扩大了,各种心理问题就不治而愈了。如果不能内心扩容,只是看看几本书籍,或者仅仅同心理老师聊聊天,这不能算是真正的心理治疗。
很多人说,总是想着大家或者总是帮助大家,是不是太累了呢?这里要说明的是,做事情多不一定就累,要看一个人的心态。比如让你去见你的男朋友,你走了很远的距离却感觉不到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不累。相反,如果你遇到一件特别心烦的事情,你就在那里苦思冥想,你什么也没有干,甚至连门都没有出,结果却把你累瘫了。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工作的例子。很多外地的同学来中心修心,有的同学年龄很小,不免缺乏生活常识。有一天晚上,一位女同学突然痛经而不知所措。因为她父母不在这里,我和爱人把刚熬好的红糖姜汤给同学送过去,顺便了解同学们的生活情况。回到家里都十点多了,爱人感叹道:“你的工作真不容易!”其实,我真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内心宁静,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累,我觉得晚上去看看同学们和自己在家里看电视是一样的,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