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江帆
北京江帆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04
  • 关注人气:2,3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亚明:生命不仅仅是过客——读江帆的诗歌《六盘山》2013年5期

(2013-07-09 18:26:32)
标签:

万物

成分

长河

露珠

江帆

分类: 文字、文学和思想……

http://s1/mw690/4e0487f3ge112285796f0&690刘亚明先生

生命不仅仅是过客……

——读江帆的诗歌

刘亚明

 


 

 

 

读江帆的诗,发现他的诗歌都不长。

一个题目,内容三五六句,或五七八句就写得有声有色。试想,如果没有诗歌语言的高度提炼,没有主题的深刻挖掘,没有内涵的贴切把握,是很难达到如此程度的。

 

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可以说,江帆把语言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他用诗句描绘了一幅画,铺展着魅力的夜色:

这里的夜,有一轮野狼的月,替我追赶着

——一道一道的黑色山梁

并不存在的马蹄声,深埋在谁怀里?

一座无措的高山,一条两手空空的道路

都在通往暮霭深处……

——《这里的夜》

真是美妙极了!江帆在这首诗里称:“有一轮野狼的月”,不能不让人啧啧称奇,不仅写活了呆滞的景色,而且一下子让月亮动感十足,具有了生机。将月亮赋予野狼的镜像,总是让人想起什么,这样的画是具有质感的,将一个旷远的大山写得如古沙场,马蹄阵阵、山野萧萧、心旌摇动。而“替我追赶着/——一道一道的黑色山梁”,瞬间就在我们眼前幻化出大队的征战人马、连绵的烽火。在诗句中,江帆用写虚的方法,梦幻般勾勒出黛色山峦。我觉得“并不存在的马蹄声,深埋在谁怀里?”是承上启下,以虚入实的过渡句子,那么不存在的马蹄声寓意着什么?深埋在谁的怀里又在警示着什么?归根到底,是在礼赞消失的生命。当然消失的岁月带走了奔腾的马蹄声,也带走了灿烂的生命。更让人深思的是:“一座无措的高山,一条两手空空的道路/都在通往暮霭深处……”,似乎也在渲染着“万事皆空”的生命场景。这个场景,是深邃而又不可穷尽的。由此可见诗歌的语言艺术,堪比画家手中的画笔,可以不停地润色泼墨,却完全不留任何刻痕。在诗歌的意境中,凸显着诗歌语句的神来之笔。

 《日夜等待的高原》的语言艺术,也把江帆的诗歌意境推向了极致:

——回避严寒,不回避纷飞的白雪

这高原,就是温暖的家

一副耳坠,一粒沤黑的青稞,一只从时间里起飞的鹰

就是这首诗中的门童。八百里叫流浪

五百里叫忧伤的青海啊,更多的

需要你在回转中,发出一声声来来回回的叹息

这是怎样的豁达和高远啊?第一句,“回避严寒,不回避纷飞的白雪”,如此说法不能不让人感到蹊跷。第二句,“这高原,就是温暖的家”,释解了我们心中的疑团,读完这些诗句,你才能感悟家的风景是美的,就连看不见的温暖也是美的。这个家,与耳坠相关,与沤黑的青稞相关,更与“一只从时间里起飞的鹰”相关。鹰能够从时间里起飞,应该说既符合逻辑,又不符合常识。鹰的起飞在某一时刻,从时间里起飞烘托了岁月的流逝。这是点睛之笔,让我们看到了高原之弘大,也让诗歌进入了更广阔的空间。令人感叹和意味深长的是,诗歌中的直白:“八百里叫流浪/五百里叫忧伤的青海啊,”让我们不禁为这个家,这个高原生出些许的联想。行走在茫茫高原,一个热爱故乡,一个爱家的人,他没有理由不一步一回头,没有理由不回想,而那来来回回的叹息也总是因为对家的“梦魂牵绕”。江帆这样情感的宣泄,似乎有些不动声色,隐含着唯美的诗歌意境。这样的诗歌语言把握,不露声色。读了,我们不禁要拍案叫绝!

 

2

时间与高原并行。

在可以驰骋的高原,此起彼伏的山峦张显着诗歌的大气。绵延有序的时间,同样能够展示诗歌的不朽。我们在江帆的诗歌里,还能够品味到他对时间的记述:

哪里有行云流水般的日子,可以坐下来

等风,等雨,等道破时间里的神

和云一起迁徙……一双双芒鞋滚滚而去的路上

看山,看水,看无知的杂念

——更多不忍卒读的

渺茫的夜,卷起一张又一张令人崩溃的倒影

容忍着祁连山外,瘦小的骸骨

把被岁月掏空的人,留在神的家乡

——《日子》

对于时间,每个人都是无奈的。无奈的还有老去的生命、思想和灵魂,江帆的一句“哪里有行云流水般的日子,可以坐下来”,让我们的思想马上也跟着他的诗歌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是啊,没有一分一秒我们是可以留得住的,没有什么日子可以永远陪伴我们,这个“日子”和“坐”组合在一起,除了诗意,就是更丰富的联想。逝去的日子是不可坐的,但在江帆的眼里,总有一种设想,总有一番诗韵在里面,他还设想“等风,等雨,等道破时间里的神/和云一起迁徙……一双双芒鞋滚滚而去的路上/看山,看水,看无知的杂念”,这样的“等”和这样地“看”,以及“和云一起迁徙”“一双双芒鞋滚滚而去的路上”,则把高原的深远与时间的慨叹巧妙地融会在一起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高原与时间的具象,看到了生命在高原与时间之中的壮美(尽管江帆这样描述:……容忍着祁连山外,瘦小的骸骨/把被岁月掏空的人,留在神的家乡),如此高原宽阔与时间的久远,衬托出瘦小生命的顽强,不能不说是对祁连山外这个生命的认可。结尾一句“把被岁月掏空的人,留在神的家乡”意味深长,揭示了我们熟知的道理:时间绵长,高原深远,生命永恒!

江帆对岁月的理解是别致的,他能依借油菜花的口吻让我们感受生命的禅意:

你尾随它们在这里扎根,在地里,有时

在山坡上止步,跻身于云海,有时在钟声里用时更长

蔚蓝舒展更远的翅膀,不可阻止的

在日月山以东,日月山以西。没有风的云端空无一人

你不懂得,一场雨,清洗田野的方法

这首《油菜花说》感受时间,别有洞天——觉得在这里扎根,“有时在钟声里用时更长”,深入挖掘里面的诗意,你会觉得油菜花分明就是一个人,一个在钟声里默默祈祷或静默的人,他思想的翅膀在高原上翱翔,透彻地说明生命不可阻止地繁衍生息。诗歌结尾“你不懂得,一场雨,清洗田野的方法”,语句轻盈,含情妙曼,将一场雨推到了诗歌的新高度。我们在内心里感受这场雨,毫无疑问,就是在感受时间悄然的流逝,就是在感受诗歌鲜亮的语言创造的语境。我们不懂得一场雨清洗田野的方法,但我们知晓一切与生命相关的事物,在时间的雨中……

应该说,江帆对生命的理解都是深刻的。在高原与时间的赛跑中,他看到了生命的虔诚与顽强,而对于爱情的描写是那么的细微:

去年门源,阿琼卓玛的云,时甜时苦

阿琼卓玛的云,在夜里,是危险的一一

你如何接近不断拐弯的睡眠,又如何

将一朵金黄的油菜花,安放到她梦中

——《在睡梦中》

阿琼卓玛的云,能够代表一个人,也能够代表一个人的爱情,更能够代表一个人爱的持久。你看,这个云,可以有味觉“时甜时苦”,也可以有情感“在夜里,是危险的”。在时间的长河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那么,“你如何接近不断拐弯的睡眠,又如何/将一朵金黄的油菜花,安放到她梦中”剔除了风花雪月,把爱放在时间的大背景下思考,在我们面前呈现了高原上美丽的一面。

 

3

不知道通联地址在广州市广州大道的江帆是否曾长期居住在西部高原,但从他对高原描写的熟练程度和事物的挖掘上看,他对高原的研究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

因为热爱,所以歌唱。

江帆对高原的热爱溢于每一首诗当中。他爱青海湖,爱青海湖上的苍鹰,爱青海湖上的云,也热爱高山上的雪莲,热爱高原上的牧场,热爱雪山上的火焰。在一首名为《热爱》的诗歌中写道:

高原在黎明的怀里,通往圣山的路像一道彩虹

羊群的脚步松懈,你走入它们热爱的画中

有一些花朵,有一些依附于牧草之上的爱情

在远处迷住你的眼睛,牦牛在霞光里低头

更多的羊歪著脖子在低处避风,接下来——

白马和黑马的翅膀,带来一幕辽阔无边的细雨

我想,江帆一定也让自己走入了自己所“热爱的画中”,并且在花朵的身上,看到了“一些依附于牧草之上的爱情”,让诗歌的翅膀“带来一幕辽阔无边的细雨”。

《青海湖上的云》表达的爱与高原的天空一样蔚蓝:

青海湖上空的蔚蓝,和我书写的一样:

“我不小心,忽略了这件神的衣裳和此刻的悲伤”

此生难遇的高贵格局,白云的眼泪

格桑花的深瞳,湖上的烈马啊……直到

一位大雪纷飞的活佛,从这一面镜子中随身飞起

万事万物沉默下来——

这其中,也让我们看见了“此生难遇的高贵格局”和所谓的“白云的眼泪”“格桑花的深瞳”“湖上的烈马”……如此美好的叙述,离不开对青海湖的热爱。 “一位大雪纷飞的活佛,从这一面镜子中随身飞起”,形象地把青海湖再次具体化。“万事万物沉默下来”,不仅仅是静态的美,也饱含爱的渗透和浸润。

《不安的火焰》表达的爱具有仰望的神圣:

蔚蓝下,我惊喜,疯长的火焰所形成的颜色

这正是我想象的花海。我曾写得肤浅  

在去留不定的细雨中错过,一个人,一只雀的空旷

甚至苍鹰,绵羊,牦牛,飞虫一一篝火的名词

一一在这里,都会感到无数朵仰望的神圣

在高原点燃篝火,载歌载舞,你完全可以投入忘我的境地。一面是雪山草原,另一面是草原雪山,还有遥远的高原湖,绵羊、牦牛和苍鹰点缀着这圣洁的一幕,那火焰成为生命的缭绕,成为跳动的思想。这无边的爱啊,那么的火热,那么的炽烈……

 一颗颗让人颤抖的眼泪,长了出来

在桑吉卓玛的裙边——酒樽里的钟声,鏊盘里的黎明

晃动在所有绿亮的茎杆上,悬崖的额头

坡上栅栏的眼睛,看不见远方呼呼的风里

尚有蔚蓝雨水,亮得像纯银的露珠

——《黎明的眼睛》

江帆有发现美的眼睛,他的热爱寓于美之中。《黎明的眼睛》让我们看到,早晨的露珠的凄美——像颤抖的眼泪,也看到了勇敢的成分——“晃动在所有绿亮的茎杆上,悬崖的额头”。这些我们所爱的事物成分那么普通平常,而又让人惊心动魄。

 

4

江帆在用灵魂写诗。

他把自己的灵魂交给了诗歌,让灵魂在高原上栖居。面对广袤的草原,面对低矮的云朵,他醉心于自己所经历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江帆的诗歌用凝练来形容实在不为过。洗练精短的文字包容了宽阔的高远,他浓缩了一切景色,也浓缩了自己的思想,敞开心扉地写,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每一首短小的诗歌内涵的无限空间。

雪的银,葵的孤独,无语的油菜花在西部

杂草,灌木,失败的事每天在深陷

茫茫高原的夜,被放在古老的土地上

一半在西宁,一半在梦中......

——《暂居之地》

在《暂居之地》这首诗中,前后4节,不足60字,却把江帆在西宁的暂住境况几笔挥就。西宁的雪、向日葵、油菜,以及杂草、灌木都被他以颜色、处境或状态暗示着什么,也包括失败的事。然而,江帆并没有深陷于个人的成功与否,而是把灵魂交给这片土地,并依托高原的深沉和古老,寄予自己的雄心壮志或梦想。

很佩服江帆的诗歌想象力,精美的诗歌里面总是不乏一些让人称奇的句子,这些让人称奇的句子,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人们的灵魂,所以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思想共鸣。

那冰系伪造的水晶,在青海。在神性的青海

——人醒在时间的另一头。昔日的风

和昔日遗忘的冷漠,在那里,时间冷峻

我们倦游,在云疾驰而来又疾驰而去的蓝里

只有一只鹰,像个迷途的孩子……

听得到奔跑的风声,看不见万物的温柔

——《风声》

诗歌《风声》的起笔不凡——

 那冰系伪造的水晶”,这个提法实在新奇,而“人醒在时间的另一头”,却是如实地写就了我们东西时间差。“在那里,时间冷峻”,引人深思。同样,这首诗将我们的思想以及灵魂方面的东西暴露在时空之下,好像画与文字相穿插,也好像实中带虚虚中见实,很好地将诗歌言语未尽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雪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朵白色的火焰就是她的自身

深埋于怀的悲伤之喜,极具质感的一匹匹白马

当雪的银两,从那些被动的失眠之夜中结为晶体

之中,月光淋下一声猎鹰的构想,一缕舒心的辽阔

梦里,梦里,我被异彩照得透亮——

——《高山雪莲》

《高山雪莲》也极具奇异的想象,江帆人为地制造了一个诗歌场景,将雪、雪莲、猎鹰置于“我”的梦里。“雪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朵白色的火焰就是她的自身”“深埋于怀的悲伤之喜,极具质感的一匹匹白马”,仔细品鉴这样的诗句,你会感到诗歌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的东西,却是“堂而皇之”地存在着,如此的语言错位,升华了诗歌语境,切入我们真正的思想表达。这样的句子在江帆的诗歌中比比皆是,甚是奇异,甚是新颖,又特别能够表达所要表达的东西。

除了青藏高原像青藏高原自己的教堂

在它的歌声中,你听不到任何纯银幸福的声响

除了你想安慰噙在这高原的暮色

那些飘过天空的黎明,和一副飞翔在青海的鞍具

除了你把霞光栓在每一根草尖上……

——《除了你》

西方近代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说过:“凡是可以真正被称为智者的人,他的灵魂是不受激动的,而且依照某种永恒的必然性能自知自身,能知神,也能知物,他决不会停止存在,而且永远享受着真正的灵魂的满足。”写到这里,我真心为江帆的诗歌感到高兴。在灵魂错位的今天,“除了青藏高原像青藏高原自己的教堂”,描写了一种精神的坚守;“除了你把霞光栓在每一根草尖上……”,惟妙惟肖地把“马儿”“马栓”借代了过来。其实,我们的灵魂何尝不在自己灵魂的教堂,何尝不需要这种“拴马桩”式的守护?

江帆的诗歌,是与众不同的。他用短小精悍的诗句,让我们全新地认识高原、认识那里的生物、认识那里的每个生命过客……

 

 

 

                       2013.6.20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东油大院A   刘亚明   邮编124020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649700101fpg1.html




 

简介
省作协会员。作品在《诗选刊》《诗潮》《鸭绿江》《散文诗》《辽河》《草地》《满族文学》《中国诗人》《上海诗人》《北方作家》《浙江作家》刊载。文集《仰望的思绪》《淡去的岁月》信箱lym19630906@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