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帆:剩下的江南《西海都市报》2008年10月1日6副刊

(2008-08-22 00:22:35)
标签:

西海都市报

江帆

随笔

文化

分类: 轻词浅语


 

                剩下的江南                                




  


     九百年的碧水流淌,河流交叉,把一块块明砖清瓦带到今天的一座晶莹的小镇,那就是周庄。

    民居依水而建,粉墙蠡窗,倒影在河中,即成“静影沉壁”之境。乘扁舟滑行其上,又见桨橹把这意境一路捣碎,玉碎成另一种美。小镇的幽美,全在不经意之间形成。几方青石,在小河边一抱,就成了小小的港埠,九百年间,招来多少女儿之浣,兰舟之泊;又几条青石一跨,便成一拱弯弯的小桥,九百年间,又迎送了多少晨行孤旅,晚归渔樵。石板一路铺就的悠悠小巷,琴韵酒香飘然期间。

    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古典,婉约,那样的诗意和文学。

    月升、雾起,就恰似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黄昏的霏霏细雨,它就是戴望舒的“雨巷”;夜色阑珊时,它是朱自清的“桨声灯影”;及至夜深人静,它又是一首张继的“枫桥夜泊”;而无论怎样抬眼望去,那处处就是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

    然而就是这样的经典和诗情画意,历代文学大师却几乎无人到过周庄。有些名气的写景辞章,似乎也没有描写周庄的。靠近上海,地处苏南富庶之地的周庄,并不孤偏,怎么就没引起文学大家们的注意!我想,周庄在过去,这样的景致比比皆是,在那时的江南应属常态吧;比周庄更美的水乡,在那时也没什么稀罕。不然,中国会有那么多美丽的田园诗文?在“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常景中,周庄在文人骚客们的笔下还根本排不上号。至于江南有多美、美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故事足以说明:据说,成吉思汗看了柳永描写江南的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香”后,心想如此美景,我何不拿来享有。于是,发动了对宋朝的战争。

    唐诗、宋词里的江南,戴望舒、朱自清笔下的江南,在今天江南的大地上已很难找到了。一幢幢高楼大厦挤走了“小桥流水人家”,川流不息的车流替代了“雨巷”,乡镇企业的滚滚浓烟赶跑了“杨柳岸,晓风残月”,污染过的河流早已载不动“桨声灯影”……前些年,我和师姐周若炜从上海复旦,回到她母亲的老家苏州。我们看到了寒山寺枫桥下污浊的河水,不见绿意,更不见诗意。除了高楼的喧嚣就是矮屋的杂乱,哪还有“江枫渔火”。我想,如果张继在世,面对此景,就是十个张继,我怕也写不出《枫桥夜泊》了。

    曾经触发无数文人灵感的江南就这样一点点消失着,曾经是多少代读书人精神家园的“小桥流水人家”就这样一点点消失着。有幸给我们留下了所剩无几的周庄,我们毕竟还有周庄可游,还有剩下的江南可看。可我们的后人,几百年后,当他们站在我们曾站过的地方,我不知道他们看到的将会是什么?抑或是另一处新发现的更美的“梦里水乡”?


 

 刊于《西海都市报》2008年10月1日6副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