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地产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李子墨
金三已经过去,银四将会怎样?近期我和多位记者同事,采访了约20家房企的老总和营销总监,大约一半的开发商表示“有信心”,原因是他们主动推房、促销,房子销售情况较好;还有一半的开发商很悲观,认为楼市根本不存在“回暖”,原因是他们的房子仍然卖不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从销量来看,3月份全市新房认购8162套、成交6841套,二手房成交5552套,超过2007年和2009年3月的成交量,这不仅是回暖,更是“火爆”。但是,这些销量却主要集中在约20家积极促销的主力楼盘身上。而全市其他80%的在售楼盘,却仍然卖不动。这是典型的“二八定律”,凸显了楼市洗牌、分化的格局。
如果不考虑楼市中的“饱汉”和“饿汉”,单从整体来看,南京楼市已从2010-2011年的“价量齐跌”阶段,进入2012年的“价跌量涨”阶段。所谓“价跌量涨”,也就是众多专家所说的“杀跌性回暖”,即一部分楼盘积极降价促销,喊出楼市“筑底价”、“谷底价”,吸引一些买房人出手,使得楼市成交量攀升。
据统计,在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导致购房需求锐减的背景下,南京有近一半楼盘,已对房价进行回调,天正天御溪岸、天正滨江花园、新城香溢紫郡、荣盛龙湖半岛、万科金色领域、高科荣域等楼盘,甚至以成本价卖房或亏本卖房,赢得了买房人的货币投票,其房价也得到了销量的支撑,成为阶段性的“筑底价”。
在这些主力楼盘为各板块树立“筑底价”的价格标杆之际,其他楼盘正在围绕这一标杆,进行价格修正。整个南京楼市的坐标系,都在重新调整。因此我们能看到一些价格虚高的楼盘不断降价,同时还有一些价格到位、持续热销的楼盘,开始在房价上站稳,甚至小幅涨价。
在部分楼盘为楼市“阶段性筑底”的同时,一些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也开始结束观望,陆续出手购房。供销两旺的局面初现端倪。在购房需求释放的背景下,近2个月以来南京可售房源从5.5万套的高峰,一路降到目前的4.8万套,库存减少了7000套。这表明楼市已摆脱2010-2011年的极度萧条期,景气指数开始攀升。
尽管在限购和限贷等调控政策没有放松的情况下,楼市还没有全面回暖,也不可能再像2009年一样快速反弹,但目前南京楼市从“价量齐跌”进入“价跌量涨”的新阶段,并出现“阶段性筑底”的新局面,值得买房人注意。银四,一些“筑底价”楼盘,也将为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提供不错的购房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