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第五园,一个说白话文、写简体字的古典美女
金陵晚报 李子墨

天光云影共徘徊。

中国传统田园居

茂竹修林
要问中国最美的五家楼盘,凡是见多识广的业内人士,都一定不会漏掉万科在深圳开发的第五园。
这个建于2004年、闪烁着中国传统建筑之光的80万平米大盘,从让人联想起“中国四大名园”的案名,到“原创现代中式”的建筑特色,到那幢花了3000万元才从北京搬到深圳的“老房子”,再到著名学者王受之为其写的书《骨子里的中国情》,它在中国引发媒体、业界和公众热切关注的深度和广度,可谓超过了万科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个楼盘,在全国名盘中也是罕有其匹。
有“粉丝”把万科第五园,比喻成一个说着白话文、写着简体字的中国古典美女。因为古典美女象征着第五园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而说白话文、写简体字,则象征其兼具宜居、时尚、引领居住潮流的现代精神。这个比喻太绝了!
因此,有人调侃,看过整天在T型台上走秀的佳丽模特(红树林豪宅),瞧过风情万种的名媛(中海香蜜湖一号),瞅过时尚的千金小姐(万科东海岸),还有擦身而过的富家贵妇(银湖别墅),还是觉得万科第五园这个兼具现代美的中国古典美女,有着非一般的韵味。
岭南四园后,又一现代中式名园
乍听之下,以为第五园是寓意继苏州拙政园、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这中国四大名园之后的又一名园,但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实际上,第五园是王受之根据“岭南四大名园”(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顺着起的,寓意万科想在岭南四园基础上探索一种新型的、南方的、中国式的现代生活模式。
第五园位于深圳坂雪岗区,是万科在深圳最大规模的楼盘。项目主打特色是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吸纳了岭南四大名园、北京四合院等众多中式建筑的精华,辅以现代的建筑文化及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新中式建筑特色。
做中式建筑并不容易。虽然有人建造新的古典住宅庭院,但现代空间感缺乏,不宜居住。万科则完美地设计出第五园这个集古典与现代于一身的作品,既营造出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传统居住环境,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是中国房地产开发史上一次有里程碑意义的探索。
江南民居,宛如一幅中国水墨画
第五园地道、纯粹、平和、简朴,看上去不事雕琢,但处处透出匠心。白墙青瓦使得人心舒畅,而竹之风、水之澈、径之曲,又使人感到更加纯朴和沉着。绿树、蓝天、碧水、院落、天井、花窗,各种自然亲切的元素,使生活气氛更加宁静,也让整个小区宛如一幅中国水墨画。
第五园还传承了江南民居院落中的精粹,把开放空间与现代建筑的私密空间有效沟通,因为院落是中国民居江南风格的共性,是中国风水上所追求的“藏风聚气”之地。
在建筑立面上,小区融合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建筑风格,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白墙黑瓦简洁的外观和色彩很有意境的和谐美,营造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它表现出了传统的古典雅韵,又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简练,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第五园的设计注意到了地方气候特色,比如为了对付广东地区的炎热气候,采用“冷设计”的手法,做出降温防晒的处理。还吸收了富有广东地区特色的竹筒屋和冷巷,通过天井、廊架、挑檐、高墙、花窗等,给了阳光一把梳子,给了微风一个过道。一些富有广东特色的旅人蕉和芭蕉点缀其间,体现出些许热带风情,更显深邃和清幽。
小区内园林层叠,出入有致,空间交错,明亮通透,湖光山色,饶有新意——第五园让参观者发现,中国式的现代建筑,也可以这么美,这么宜居。其内敛和赋予涵养的气质,深受文化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喜爱,毕竟中国人骨子里都有一个中国古典居住文化的情结。
花3千万从北京搬来一幢徽州老屋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园内有一座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徽派老房子,是万科花了3000万巨资从北京搬到深圳来的,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予以复原。据说这房子的主人不在了,闲置了十年没人居住过且将待拆,万科便将这座徽派老屋作了一个异地移植,搬到了深圳的第五园。
这座徽派老屋崇尚本色,大气而朴实。三雕艺术(砖雕、木雕、石雕)构成的细部上,包含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以及戏文故事等。天井与水池,表达了古老的“四水归堂”,散发出历久弥新的永恒气质,是第五园内不可或缺的精神殿堂。
关于这幢老房子,有着种种说法,许多人纷纷慕名到第五园来造访。可以说,老房子的到来,不仅进一步深化了第五园的“中式”形象、也成为第五园文化营销最直接、最有效的精神按钮和文化触点。
有业内人士评论,万科第五园能够在物欲横流、价值观混乱、没有信仰的当今中国社会,旗帜鲜明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期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所贡献,这是值得尊敬的。
加载中,请稍候......